《好天气谁给题名》——
(2013-07-05 09:03:52)
标签:
杂谈好天气题名要好书评 |
分类: 书及其他 |
一本书从序言看起,看得渐渐没了情绪。
如此差劲的序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胡氏师徒三人各写了一篇序,这大概为捧场也没什么好奇怪,但三篇序言各提了一次刘邦,这就比较让人腻歪。胡的文字还是《山河岁月》的风味,这可见一个作家的文风是很难改变的,这也无可厚非。而拿作者来跟张爱玲来比则让人不免有探究的好奇,因为我自己就是冲着这个才买的。但看完只能说是此比非常过分。张的文字仿佛闲来无事摇笔而就,字字通透了然,非张则不能。仙枝是有她自己的味道,但跟张完全不能并论。
呃,还是接着说序。作序大约总是要说好话的,但甜腻到叫读者对书本身起了疑惑的序也并不多见。朱天文的这个可算得一篇。整个一篇序言不止甜到不行,而且竟有三个张式句法,其中一个比喻,直接拽来,看得人不由为之脸红,也真够诚实的。朱天文的其他文字我没看过,单就这篇序而言,是有辱师门。朱天心的则要好多了,虽然也提到了刘邦,但显然没有刘邦,这序也还作得下去。
忍耐着看下去,没料书本身却是好的,初看仿佛造作,但细细读下来,感觉竟是非常好。腰封的誉美之词其实不是夸张,而是言不及义,没抓住重点。仙枝的文字天真活泼烂漫脱略,确有胡风,显得是端了凳子在用心作文。因为有些用词其实是可以不那么特意拗口的,明是过了头的胡风。当然也不乏台湾式的柔腻。关于台湾腔,怎么说呢,我总感觉台湾作家的文字是有些甜腻腻的,是即使写杀人也要比离殇写得要悲情些,除了少数的如龙应台、林语堂之流。但他们又不算完全的台湾人。其实甜是讨巧却不讨好的味剂,就像白砂糖方糖冰糖之类混合而成的糖的盛宴,无以解渴也不能疗饥。我是很怕这种冰心式的文字,作者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了,但在旁观者看来,此情此景却完全可以一笑而过。不过仙枝的文字,给人一种此时此地此中人的感觉,不觉呼情。且也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再说了,大环境使然也不能求之太苛。本来是带几分抵触,但看着看着,竟然喜欢起这个女子来。尤其喜欢后面的叙事,充满奇异的想法,非常有趣,有虹影《饥饿的女儿》的游离和直接,竟是愈看愈喜,不忍释手了。《春鸣禽,花应人》一篇尤见性情。想来所有以写字为业的人都是很感性的吧,只是有些人能够流露得不动声色,有些人则必得溢于言表。
顺便说说看到有关祭飨的事。我从小就一直很奇怪人类这种年节的诡异行径,那些受奉的神灵,平常也不见他们惦记,而每每年节则隆之重之,仿佛你一直在我心间从未走远。也许神怪他们真的与常人不同,一年仅吃这一餐就够。
前一篇:出于
后一篇: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