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 know I'll miss him forever”

(2013-05-05 15:17:00)
标签:

杂谈

所求

克利斯

诗意的生活

影评

分类: 影事
看了两部电影。
一、韩国电影《我爱你》——
片名直白到几乎没有探究的兴趣——大概我们已经无意识的习惯了朦胧暧昧欲言又止含而不露讳莫如深吧,所以看到这片名,第一感觉是抗拒。然而因为烦闷无聊——浅显有浅显的好处,不必动脑嘛。
影片讲述的是两位行将迟暮的老人的爱情,后半部掉了很多眼泪,虽如此还是觉得不很适应,不是因为对剧情本身的不适应,而是对将这样的爱情付之以剧不能适应。且也不习惯将那些向来习于掩盖在后代视若无睹视线中的老年悲欣剥离裸露开来。记得前几天看《诗》也有这种不适感,只是略轻。
与子偕老实在不能算是很诗意的生活。然而简单纯粹的爱情一定不只在少小情窦初开时才有,人在年老时这种单纯无所求的爱情也会回归——当然还是要遇到对的人。
当片中相爱的两位老人分离后,金满硕老人对孙女妍儿说:“我会慢慢习惯的。生活就是不断习惯嘛。”是啊,习惯痛,习惯一个人默默承受,习惯那些很不容易习惯的一切……
大概韩国人要比我们,习惯于真情流露……

二、美国影片《伴我同行》——
真心喜欢片中那四个十二岁的少年(泰迪和维恩当然要稍逊色些,但也不失孩子气的可爱),喜欢那种单纯美好可以“握手言和”的少年情谊。
然而还是有着不理解。
我不晓得是因为美国的少年跟我们周围的孩子不一样还是我自己心理的原因(中国的孩子好像没这么“疯”——我指的是他们的,呃,大概是可以归之于“闯劲”一类的东西吧),也许是成长环境不同,也或者是我自己年龄的关系——我已经忘记自己的少年时代是怎么过来的了,但我可以肯定一定不曾这么恣肆放纵的经验过。
从头到尾都精彩,看得入神。铁轨桥上一幕,几欲泪流。直至片尾,看着那四个少年在小镇街口分手,突然有心碎的感觉。那一去不返的少年时代啊——别笑。我是为他们在慨叹。在这冷漠世间,真情永远是最动人的:“你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戈蒂真诚地对克利斯说,不是安慰也不是鼓励,他真心这么认为。当然。那个年龄的他们,正有无限可能。
“……有些朋友常是一闪而逝,像是路上的行人一样……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是啊,每个人都如此。
片尾曲特别好听,虽然我完全听不懂。旋律不需要懂,是吧?

两部影片都给我很深感触,然而我却不能很清楚表达这一切,只是说出了不适和不解。这种种不适和不解大概是缘于都与我隔着几十年的人生路吧——少年迷梦已然不能回首,而我也还没有老到能够完全了然老年情怀的程度。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尴不尬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词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