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2013-01-13 21:52:51)
标签:

杂谈

真谛

懂得珍惜

影评

伍尔夫

分类: 影事
——《刺猬的优雅》
结局原来是这样。结局也应该是这样。导演到最后终于回归常人的思路,这不能不让人深感欣慰。然而它如此顺乎人意不在于灰姑娘的故事的不可复制,而在于荷尼作为一个高级住宅区的门房,她的宁静无扰的生活其实是值得一直过下去的生活。
然而她死了。记得在电影《时时刻刻》里,莱昂纳德问到伍尔芙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时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人死去?”伍尔夫说:“为了对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莱昂纳德又问:“那么谁会死?”“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是的,如果必须有人死去,那么只能是这些人。而说到为什么非得死,大约是因为:只有死去,梦想才不显得空洞与无谓。而且,在正常人的眼里,那些心怀梦想的人,本身就是该死的人。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的存在,总是显得突兀而让人不安。
 
至于芭洛玛,导演给她安置了一个优越到她几乎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的身份,然而,她只有十二岁,且敏感而冷静,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深思熟虑。虽然在大人眼里,她不过一个略显古怪或者是有点自闭的孩子。她用她的眼睛观察她身边这个世界,用摄像机捕捉她看到的一切,并且认真地思考它。思考让她如此与众不同。她从母亲和姐姐身上看到人生已经的样子,由此联想到自己将来可能的样子,这让她忧惧而不能接受。她看透大人世界的虚伪和矫饰,看透了人生荒谬与虚妄的本质。对人生的一切伪装和必然更是洞若观火。清醒的人往往都是绝望的人。绝望让他们无法对这个世界点头称是,更无法乐在其中。所以她决定放弃它。虽则匈牙利诗人Petofi Sandor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还是不能不绝望。
然而她遇到了荷尼。从荷尼身上,她发现了人生应该的样子。这终于让她释然,也让她对未来有所期待。而荷尼之死,也最终让她明白:“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也看不到爱你的人……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的那一刻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都不会担心芭洛玛,她会慢慢长大,长成一个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不仅不以为是而且也不以为非的姑娘。但她必然会是卓立于人群之中的那一个。她会承受生命中的一切并努力让一切变得值得承受。
 
 
然后说到刺猬。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只难以接近的刺猬,尤其是——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他们深埋在人群的阴影之中,不是被湮没,而是被忽略。没有人在意他们与众不同的存在,甚至没有人注意到有他们这样一种存在,人们看到的只是以什么方式存在。因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动荡,其实完全无助于他外在的现实生活。然而,正因为其不被关注,其内心的充实与静谧才更值得珍视,不容打扰。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确如两只刺猬或者更多只刺猬之间的距离,无论怎样靠近都永远遥不可及。结束了,也就意味着完成了抵达。或者,结束是完成抵达的唯一途径。  
 
小津先生也许是导演为寂寞人生的慰安而虚设的吧。其实没有小津格朗,荷尼的人生也是优雅而丰盛的。所以可以说几乎是蛇足。它反映的也许是一种人以群分惺惺相惜的美好愿望吧。
 
荷尼死了,而芭洛玛最终也放弃了自杀的打算。这也顺应了伍尔芙在留给莱昂纳德信中的那句话:“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是的,人生是逃避不了的,只有正视它。正视它的存在并无怪其非,爱它,并最终放弃它。芭洛玛会用她一生的时间去实践这句话。而荷尼是已经离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