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猫营中学的日子里(中)------宿舍的变化

(2021-10-22 12:46:29)
标签:

猫营中学

岁月如梭

屋檐下

鬼哭狼嚎

建筑材料

分类: 贵州,我的第二故乡

在猫营中学的日子里(中)

------宿舍的变化

我在猫营中学的岁月住宿过的地方前后共有四处,教师宿舍的变化是学校变化的一个缩影。

猫营中学的起步实质上是从厨房的出现开始的。快要开学前,为了解决来自偏远村寨学生的午饭问题,学校几位老师在猫营教育视导区和猫营小学领导的建议下,组织建校民工在山上临近坡顶较为平缓的地方挖出一块平地,用带着树皮的树杆和竹席、油毛毡盖了一座简易厨房。几口水缸、一个简易砖泥大灶,准备作为临时学生食堂。当时为了保护已经上山的建筑材料,猫营教育视导区和猫营小学商量并临时安排了仍在农村的上海知青陆家宝在山上看守。记得曾经听他说,晚上山上空寂,唯有风声凌厉,如同鬼哭狼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龚校长到达后与我商量当前学校的有关的事项,一方面因为龚校长和我没有宿舍;另一方面,团坡山上有很多建筑材料,厨房里的油米酱醋也需要人看管,决定将厨房隔出一小间作为宿舍,我们两人先行上山,住进了这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工棚,这是我在猫营中学的第一个宿舍。

进入冬季,高原的冬天本来就阴雨绵绵,十分寒冷,在没有遮拦的荒山上,冷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而这时,山上第一栋小楼建设接近尾声,按照规划,这将是学校的后勤用房。由于建筑材料十分紧缺,底楼的地坪是三合土的,干的速度很慢。因为住在厨房工棚实在太冷,大家建议我们先搬进去住。

人虽然住进了屋子,但墙壁是潮的,地坪是潮的,走在上面,会留下浅浅的脚印。这是一栋三开间、二层楼的建筑物,因为没有水泥,楼板是木质的,暂时用着教师休息、开会的地方。楼下三间房,总务室一间,前面是办公室、财务窗口;后半间是总务主任宿舍。第二间是保管室。第三间是我和校长的宿舍,我住外间,校长住里间。中间隔堵墙,有门框没有门,住宿条件比工棚好多了。我记得,我们在这里住了约一年,离开时,床脚深深的陷入三合土中,床搬走了,留下四个深深的孔。这是我在猫营中学的第二个宿舍。

上山一年后,第一栋教师宿舍完工,位置仍然在山上,接近山顶,座东朝西,是一栋平房。因为需要住宿的教师比较多,于是一间房一隔为二,前后各分配给一位教师。我也分到其中一间。房子到是比较像样了,但是因为只有一间,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无奈的是没有厨房,平时在屋檐下烧火煮饭,还算凑合,下雨就必须移灶屋里,宿舍于是就睡觉、办公、厨房“三合一”了。

当时,整个紫云除了县城和紧靠电站的火花区区公所所在地有电灯外,县域内其余地区均无电灯,照明全靠煤油灯等。因此,住宿条件是改善了很多,但是照明是马灯,日常用水,还得下的山脚、穿过公路,走过田坎,来到河边取水,然后一步步爬上山。晴天还好,几十步上山路,就是人吃力点而已。一旦下雨,除了河水浑浊外,上山的路泥泞不堪,一不小心人倒水翻,因此节约用水很重要,这不单单是我,大家都如此。就在这里,我结婚、成家,进入成年,这是我在猫营中学的第三个住房。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两年后,又一栋教师宿舍兴建完成。这一栋房子也是平房,但是建在山脚,同样座东朝西,面向公路,却距离公路20米,高出公路二米左右。这一宿舍每户一套即个一通间。前面两间是卧室和餐厅兼起居室,最里面是厨房。我分得一套,因此将家由山上迁至山脚,进入在猫营中学的第四个住房。在教师宿舍发生很大变化的同时,学校教学楼、食堂等已经建成,原来的平房教室已经改造成学生宿舍,家住远处的学生不再需要每天赶路了,猫营中学开始像模像样了。

此时虽然用水还是需要去河边挑,但学校已经有电灯,房子也较前面三个住房好多了,彼时彼地,我们已经十分满足。在这里我们夫妻生活了约四年,孩子在此生活了两年。1981年,我们由此调往县城工作,从此告别乡镇工作状态,但是,猫营中学一直留在了我们心中。

在猫营中学的日子里(中)------宿舍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学校提供的宿舍只解决了住宿问题,因为没有厨房,烧水做饭炒菜等只能在露天进行,晴天尚好,遇到下雨刮风就很麻烦了。照片中笔者的夫人正在屋檐下准备晚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