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京办或将长期“潜伏”

(2010-01-29 11:48:18)
标签:

曾兵

杂谈

 

 近日,关于裁撤驻京办的事很火,中央出台文件、专家出来解读、网友跟风热炒,普遍的看法是叫好。曾兵以为,既然中央已有明确表态,裁撤之事已成定局,但按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惯做法来看,裁撤了明的驻京办,还必将有许多暗的驻京办“潜伏”下来。其理由有三。

 一是上下沟通需要。由于现行的体制机制问题,各地方政府不在京安插耳目、打探消息,跑跑关系、走走路子是不可能的事。2009年4千个亿出台的时候,全国各地无数的官员在北京争抢项目,这就是体制机制造成的。至于各地方政府是否出重金养着驻京办,是否成为某些领导的行宫,曾兵非内部之人,不清楚。但从目前曝光的情况看,无论是于公于私,驻京办的存在都是现实需要。

 二是接待信访的重任。信访尤其是到北京上访可以说是各地方政府非常头痛的事情,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逢年过节等时期,便是进京上访的高发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各地都要安排一大批人员驻扎在京城拦截上访人员。有驻京办主任戏称自己快成了“信访局长”便是例证。

 三是宣传当地形象。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收集与沟通更加快捷,招商引资的作用与意义正在逐渐减小,但又诞生了另一项新内容,就是宣传当地形象。艺人们都知道,若要出名就要到北京,就要上春晚的舞台上露一小脸。各地的形象宣传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为啥有些地区的领导大包小包的扛着橘子、苹果到北京叫买,大报小报一登,即宣传了当了,又美化了自己的形象,一举多得。

 驻京办已经存在近50年,一纸文件就能说裁就裁,说撤就撤吗?形式上或有不同,但内容仍然会存在,必然长期“潜伏”在京城及其附近,一旦需要便立即投入战斗。曾兵以为,其潜伏形式大概有四种。

 一是扩大省一级的驻京办。本次省一级驻京办未在裁撤之列,为此便为市、县的驻京办提供了母本,在省级驻京办的大伞之下,可以建立若干个分支机构,挂一块牌子,装一堆小办事处。即合理合法,又能达到目的和效果。比如解决接访问题,省里能堵截市、县里的上访人员吗,还不是一个电话让各市县的人来自己处理。

 二是化身为企业驻京机构。这大概是令中央政府头痛的事,地方政府不管愿意与否,在大事大非面前,尤其是中南海的眼皮子底下,相信没有人敢不照办,听令行事应该没多大问题。可是,如果改头换面,变成企业驻京办,以商业公司、咨询机构、学术机构等方式继续存在下去,那中央政府可能就不大好处理了。

 三是驻不了京可以驻津。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北京不仅是政策的肥肉,还是关系的红利。在中央政策面前,无力改变现实的地方政府,大概不会轻易放弃。所以,在无奈之时,或许会采取驻不了京就驻津的策略,游离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左右,一旦有情况就可能半小时内到达,也与京办相差无几。试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只有政治气息敏锐的人,才能保存与发展自己。

 四是人员撤离、机构不动。此举实际上是为卷土重来打下基础。在省掌握可以批准市一级驻京办去留的大权之下,在政策面前观望是必然的,市县级地方政府的努力也是必然的,省里宽容甚至包庇下级政府也是可能的。而有些驻京办还在北京置办的房产,如此就轻易出手放弃,可能性不大。

 且不说驻京办的腐败问题,仅以地方发展来讲,国家重大项目的布点、投资等决策、审批还在北京,在相关制度不完善,没有发生重大改革的情况下,若想裁撤各地的驻京办并非易事,哪个地方政府会放弃优先发展的资源?如果给一个期限,10年后能撤消驻京办吗?曾兵看,20年也未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