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它山堰与它山遗德庙

(2015-03-25 23:28:55)
标签:

随拍

杂谈

分类: 随行随摄/活动选辑
http://s7/mw690/001wc8U3gy6QZ0pf9Jk76&690

         据史料记载: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始建于唐太和七年
(833),在鄞州鄞江桥镇西边的它山旁樟溪出口处,垒石为堰于两山间,全长134.4米,高约3.05米,宽4.8米。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4/mw690/001wc8U3gy6QZ0zZJxP6d&690
       它山遗德庙伫立在它山对面、它山堰旁,历史上是为纪念王元暐和为筑它山堰殉身的十位工匠而建,千百年
来,与它山堰已融合成为一体。由于历代皇朝对王元暐的褒奖,鄞江桥的三大庙会围绕它山遗德庙为中心而长盛
不衰。 
       光溪镇地处樟溪、光溪、鄞江的汇合点。上游的大皎、小皎之水集于樟溪,樟溪之水一入鄞江出海,一入
光溪灌溉鄞西之地。由于光溪地势平坦,水溪缓慢而泥沙沉淀淤积,易旱易涝,大批田地作物无收,鄞西人民
叫苦连天。
      唐太和年间(828—835)王元暐任鄮县县令,耳闻目睹鄞西人民苦于旱涝,不辞辛劳亲勘水患原因,遂制
订阻咸蓄淡排灌的修筑它山堰方案,报奏朝廷恩准,并于唐太和五年(831)十月初十日动工,至第三年三月
初三堰坝主体工程竣工。
      王县令力主筑它山堰,县丞童义尽力辅佐,十位有志青年义结十兄弟,誓为筑堰不惜牺牲。王元暐、童义、
十兄弟于奠基后次日凌晨,麻履搭背,步入工地,同民工轮番下水扶桩、打桩。民工人心踊跃,经十八个月浴
血奋战,堰体终于建成。但因水深流急,不少民工为此牺牲,十兄弟殉职。故后人传说:“它山堰的桩头是十
兄弟热血凝成的”。
      它山堰建成后,王县令又为配套工程操劳奔波。用砻糠浮飘测潮位高低,做木鹅放流测内河水流去向,定
位筑碶,建造“乌金”、“积渎”、“行春”三碶;开掘南塘河头段,与光溪古河道相连接,光溪口造回沙闸
等。又经历代官宦、乡民维修、续造,鄞西地区建造九碶十八堰,形成完整的排灌水利工程系统。
http://s11/mw690/001wc8U3gy6QZ0Tq9Dk8a&690

青山绿水YQ:
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很喜欢前两张柳树美拍,细柳绿丝,风中飘柔,清新美丽!
妖妖弄文:
感受它山堰的遗存,厚重的文化.
云崖水拍:
劳动者的宗庙,游人如织。
kong的博客:
造福万代,功垂千秋!
你以键盘访问我:
溪流欢唱水清滢,阳春三月暖意升。
柳叶萌芽驱冷寂,桃花绽蕾送欢声。
它山古迹今犹在,历尽沧桑仍从容。
痴心欲共春游醉,踏青赏花任我行。
王太学的诗文书画印琴:
兴修水利,造福苍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莘野逸叟:
任】马由缰喝小酒,
静】闻枝鸟胡吹牛。
光】景如此潇洒过,
胜似锦衣做王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