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岸边,一介书生的文脉长情

分类: 教育●心语 |
洙泗岸边,一介书生的文脉长情
——写在第41个教师节
文/春秋书生
洙水泗河自城畔缓缓流过,孔子故宅的柏影在晨读声里轻摇。这片浸润了两千五百年文脉的土地,是我生长的根,也是我取“春秋书生”为网名的初心。
“春秋”二字,于我有两重意。一是脚下的土地:曲阜乃春秋鲁国故都,孔夫子在此开坛讲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箴言,早随洙泗流水渗入街巷。我每日上下班行走在明故城墙解下,看着城砖上模糊的刻痕,感受着春秋风骨的余温;二是心中的标尺:身为小学教师,既要教孩子们认“人”字的笔画,更要让他们懂“仁”字的分量,像春秋时的士人那样,守一份纯粹,怀一份热忱。
“书生”二字,是自勉,也是自况。案头常摊着泛黄的《论语》,课上会给孩子们讲“韦编三绝”的故事;课余爱踱到孔庙的古柏下,看阳光透过枝叶洒在碑刻上,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诵读声。我没有春秋诸子周游列国的壮举,却愿在三尺讲台上,做孩子们的“执简者”,把圣贤的智慧,化作课堂上的笑语、作业本上的红批,让春秋的风,吹进一颗颗纯真的心里。
有人说,如今是快节奏的时代,谈“春秋”太遥远。可我总觉得,越是匆忙,越该守着一份书生的静气。虽然,洙泗二水早已不如古时清澈,岸边的讲堂也已化作遗址,但那份 “一介书生的文脉长情”,却仍在现实生活中执着流淌。这份长情,始于对 “道” 的坚守。
“春秋书生”,在洙泗岸边,守着一方教室,守着一份文脉的传承,慢慢来,也挺好。
【作者档案】
春秋书生,山东曲阜孔子故里人家,幼承庭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恪守仁、义、礼、智、信、忠、孝,生活上,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倡导"勤劳善良、忠孝诚实、谦让恭俭、仁爱宽容、好学善思",用文字记录生活已成为习惯,撰写的生活随笔和散文、诗歌发表40余篇。先后被评为:曲阜市学雷锋标兵,济宁市学雷锋先进个人,曲阜市“十佳圣城孝星标兵”、济宁市首届十大幸福家庭,济宁市十佳 最美家庭,推选为济宁好人。事迹在曲阜电视台新闻联播,济宁电视台,中国文明网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