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躺尸剑法有哪些招数?(一)

(2018-06-15 11:08:06)
标签:

狄云

金庸

连城诀

唐诗

唐诗剑法

分类: 乱谈金庸

《连城诀》是金庸小说里比较独特的一部,用优美的唐诗为道具,挖出的却是人性中的丑恶。小说中,唐诗剑法和《唐诗选辑》是开启宝藏的关键。按照唐诗剑法招式的顺序,对照每招所在的唐诗中的某个字,连成一句话,就可以知道宝藏在哪里。最后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三人都破解了秘密,这句话是: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前三首诗和数字是万震山已经明白说了的,分别是:《春归》四、《重经昭陵》五十一(实际上是四十一)、《圣果寺》三十三。但其余的诗是哪些呢?剑招名称是什么呢?戚长发教的“躺尸剑法”招式名称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610717ba399b0f8c1ef817d872b10970bf30f.jpeg

别来频甲子,归到又春华。

第一招:别来骗假肢,鬼到有蠢话。(别来频甲子,归到又春华。)

原诗:春归(四江)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归到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且应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59813b3ec1a53601bfd1adc24e5da5b1eda1f.jpeg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第二招:封成三尺剑,舍去一身衣。(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原诗:重经昭陵(四十一陵) 杜甫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杜甫的这首诗,第四十一字才是“陵”,而万震山说的是五十一,也许是万震山惊喜之余说错了?又或是他看的唐诗版本不同?这个要问金庸。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602510f9fbcf4d9ee30a6cb0133f8e80aa650.jpeg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第三招:倒剑无敌颈,割矮远身躲。(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原诗:圣果寺(三十三城) 处默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第四首万震山只说了数字是二十八,“南”字。从前三首诗和会唐诗剑法的人说出的其它招式名称,我们可以推断,唐诗剑法招式名称都是出自五言诗(“两个黄梨拧碎了”是电视的杜撰)。那么这首诗是哪一首呢?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59933808b480c6a241509f8f5bcd222b6a9c2.jpeg

菜实萦小园,稻花绕山屋。

第四招:踩尸引小人,倒划绕身卧。(菜实萦小园,稻花绕山屋。)

原诗:冬日山行过薛徵君(二十八南) 皎然 我行倦修坂,四顾无平陆。雨霁鸣鹰鹯,天寒聚麋鹿。幽人访名士,家在南冈曲。菜实萦小园,稻花绕山屋。深居寡忧悔,胜境怡耳目。徵心尚与我,永言谢浮俗。第五首是言达平破解的,数字是十六,“偏”字。值得注意的是,丁典曾说第四个数字是五十三,第五个是十八。那是他中毒后已经有点神志不清,说错了,显然要以万震山和言达平说的为准。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59970bdef804fa5e622d9b2ab68d0703dfa09.jpeg

偏当雨里闻,应投最高树。

第五首:偏挡有理由,迎头追老鼠。(偏当雨里闻,应投最高树。)

原诗:和周赞善闻子规(十六偏) 张籍 秦城啼楚鸟,远思更纷纷。况是街西夜,偏当雨里闻。应投最高树,似隔数重云。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第六个数字是丁典告诉狄云的,是七。

http://pic.rmb.bdstatic.com/1528985204d4450adf217cfcdd37fdc49323a32512.jpeg

半夜龙骧去,中原虎穴空。

第六首:扮野龙上刺,装野虎下跨。 (半夜龙骧去,中原虎穴空。)

原诗: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七西) 杜牧 天下无双将,关西第一雄。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矫矫云长勇,恂恂郤縠风。家呼小太尉,国号大梁公。半夜龙骧去,中原虎穴空。陇山兵十万,嗣子握雕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