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误解尿酸的那些事。

(2016-01-04 21:37:59)
标签:

赖清辉

高尿酸血症

痛风

误区

杂谈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赖清辉

关于误解尿酸的那些事。

    

    说起现代社会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三高敌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而如今,三高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也已浮出水面,正强势来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了解敌人。关于高尿酸和痛风之间,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不但治疗无果还会引起急性痛风发作、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等症,严重累及我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误区高尿酸等于痛风

 

    痛风是嘌呤类代谢紊乱疾病,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区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区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 420 μmol L、女性 360 μmol 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 360 μmol/L 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 300 μmol/L 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区四:只有中年男性得痛风

 

    确实,现在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且高发年龄段为30岁以上。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不注意饮食,也患上了痛风。我们在临床上已经发现多例20多岁的男性痛风患者。女性由于雌性激素能够促进尿酸排泄,患上痛风的几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对于痛风也不能麻痹大意。

 

  误区五:没症状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患痛风的人较血尿酸正常者易产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有材料显示,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约为58.8%、合并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为22.1%、合并高脂血症者为75.5%、合并冠心病者为15.6%、脑梗逝世者为2.1%。所以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否则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误区六: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 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紧接着,2013 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误区:迅速把尿酸降至正常

 

    治疗痛风时,患者常会急切想要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下来,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种情况也叫做转移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初期一般使用小剂量的降尿酸药物,逐渐增加到足量。

 

  误区八:光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 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 20% 来源于食物摄取。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 10% 20% 或 7090 μmol L)。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只要科学、规范地用药,发生药物罕见并发症的风险并不比出门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更高,谁会因为害怕车祸就成天宅在家里呢?

 

  误区九: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误区:发作期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看到患处红肿热痛明显,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疗痛风;实际上,抗生素对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症状的缓解很可能是由于痛风的初期症状自动痊愈造成的。一般来讲,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非抗生素类的抗炎镇痛的药物,缓解病人的剧烈疼痛以及消除由尿酸结晶引起的关节非感染性炎症再服用一些控制尿酸代谢的药物,帮助体内的尿酸代谢恢复平衡。

 

    误区十一:饥饿也能抗痛风

 

  大多数患者认为,既然痛风通常是由于摄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诱发的,那么,少吃东西,通过饥饿疗法就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其实人在饥饿状态下,有机酸(如β-羟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产生增多,这些有机酸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泄减少,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所以饥饿不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的发作。

 

    误区十二:素食就能把血尿酸降到正常

 

因为很多患者觉得肉类、动物脏器以及海鲜类嘌呤含量较高,所以有的患者就干脆改成了素食,甚至一天就吃点主食和生的蔬菜,认为这样血尿酸就不会高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节制饮食固然可以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但我们每天需要各种营养成分,血尿酸高也应该通过多种蔬菜水果、蛋奶来满足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其实鱼、肉类嘌呤含量也不尽相同,可在痛风无发作时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适量摄入;而素食中有像芦笋、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菠菜、蘑菇、豆腐嘌呤类含量相对较高,应尽量不吃或少吃;另一方面,通过低嘌呤饮食,所降下来的血尿酸是有限的,只有60umol/L左右,对那些血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仅靠饮食控制是不够的。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