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2010-11-28 11:32:29)
标签:

赖清辉

2010

第16届

广州亚运会

开幕式

分类: 娱体界(娱体万像)

文/赖清辉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闭幕式上王治郅作为旗手代表中国运动员登场

    11月27日晚8时,第16届广州亚运会闭幕仪式在广州市海心沙岛举行,一场名为《把你的歌声留下来》视听盛宴令人回味无穷,体现了和谐亚洲的宗旨,让人们对亚运会的记忆沉淀下来,四年一届的运动盛会大幕就此徐徐落下,水池里的涟漪、跑道上的激情……,让大家对四年之后韩国仁川再次点燃的亚运会圣火充满期待。现在为您盘点此次广州亚运会十个我们不应该忘记的经典时刻:

 

     1,最炫最酷的开幕式与最“中国”的点火仪式。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炫酷开幕式


    11月12日一场以“水”为主要元素的视觉盛宴炫酷开场--第16届广州亚运会顺利开幕,而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是独具匠心的点火仪式,引得万众喝彩,显得最“中国”!火炬传递最后的5名火炬手(五人传递火炬的仪式刚好跟广州的别称五羊城对应)分别为:吴国冲、陈一冰、容志行、邓亚萍何冲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独具匠心“最中国”的点火仪式

最后,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捧着一个30多厘米高的大礼花,来到了何冲面前,三个人随即以中国人最习惯看到的方式点燃了礼花,礼花喷出的绚丽火花一点点升高,最终喷发而出点燃了火炬盆,成功实现了“水”与“火”的和谐交融,这样的点火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亲情和爱,展现了广州和中国温情与包容。

 

2,袁晓超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广州亚运会首金。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袁晓超勇夺得广州亚运会首金

 

在11月13日男子长拳的决赛过程中,吸引了两百多家媒体的到场,因为本届广州亚运会“首金”即将在该项目里产生。我国运动员袁晓超最终力压群雄不负众望的以9.78分夺得了金牌。袁晓超在为中国代表团获得广州亚运会首金的同时,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第四枚首金。

 

3,我国体育代表团收获广州亚运会的第100金。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黄文仪和潘飞鸿喜获第100金

    虽然上届多哈亚运会中国队在赛艇项目的成绩不怎么好,但赛艇项目一直仍是中国队的王牌项目,11月18日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进行的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此前从未搭档过的黄文仪和潘飞鸿配合却是十分默契,以7分13秒02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成为我国代表团在此次广州亚运会上获得第100金的幸运儿。

 

    4,探戈情侣沈宏/梁瑜洁喜获中国体育的亚运“千金”。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千金组合”沈宏/梁瑜洁夺得亚运第1000枚金牌

    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开幕式珠江之夜的浪漫与梦幻之中的时刻,中国体育的亚运“千金”在11月14日就产生了。我国体育舞蹈(探戈)情侣沈宏/梁瑜洁在比赛的项目中连夺两金,成为获得我国亚运史上的第1000枚金牌的幸运儿,人们记住了他(她)们夺冠的历史瞬间,如此“千金”值得特别庆贺,特别珍藏。


    5,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金牌是我们最痛的意外。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中国队痛失金牌

 

    11月18日晚,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在压轴大戏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尽管以3分34秒01率先触壁,但因王帅在接棒时犯规而被取消了成绩,痛失金牌,全场顿时一片愕然。而日本队则以3分34秒10成功问鼎,狂喜夺金。至此,这一枚金牌成为了在本届亚运会上我们最痛的意外。

 

    6,张美兰父亲是最撼动人心的韩国父亲。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韩国选手张美兰夺得冠军(中)

 

    11月19日亚运会举重女子75公斤以上级决赛,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北京奥运会金牌得主、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第三次参加亚运会的韩国名将张美然凭借体重优势击败我国选手孟苏平而获得冠军。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张美兰父亲两次下跪致谢 


    由于在今年6月遭遇车祸之后,张美兰饱受伤病困扰,而又恰恰是因为险胜对手夺金,更激发了现场大批韩国观众的热情,而其中最激动的人无疑就是她的父亲,只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他,不停地向身边的的人表示感谢,然后两次下跪向观众行叩首礼。

 

    7,“超级丹”用最闪亮的金牌造就一个无人可超越的“全满贯”。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林丹夺冠后赤裸向支持者敬军礼


    在11月21日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我国选手林丹2比1击败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首次夺得亚运会男单冠军,这枚亚运会男单金牌堪称无价,在“超级丹”的荣誉库里绝对是最闪亮的。所以在夺冠的那一刻,他怒吼,他挥拳,他敬礼,他和李宗伟轻轻拥抱,他还往看台上扔球衣球鞋,引起球迷的一阵骚动。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领取金牌后的林丹


    这枚金牌也是“超级丹”继获得奥运金牌、世锦赛三连冠、全英赛冠军、亚锦赛、全运会、世界杯以后获得的又一项重量级冠军,再加上他率队获得汤姆斯杯团体赛四连冠、苏迪曼杯三连冠,这枚金牌使得林丹赢得了羽毛球界的“超级大满贯”,或者说是“金满贯”,“全满贯”,或者说是“宇宙最强”,无论怎样形容,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成就。

 

    8,翔飞人重回世界顶级水平,宣告“王者归来”。

 

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2004/special/tyyl/2006doha/node16786/images/00119421.jpg

腾飞的刘翔

 

    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阴霾与低谷后,刘翔在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09夺冠,这使他在成为亚运历史上第一位男子110米栏三连冠的运动员,同时也刷新了亚运会纪录,看到了久违了的神速,那夜支持刘翔,支持中国体育的人们无疑是最幸福的,而在奥体中心的近7万名观众亲眼见证了刘翔向世界宣告“王者归来”。

 

http://www.in218.com/uploads/20101125/154604797579.jpg

                                  刘翔与史冬鹏在庆祝胜利 

 

    而比亚运会三连冠更让人欣喜的是,此次夺冠使刘翔重新回到了一条正确的轨道上,也找回了信心,赢得了支持。我们期待代表中国、代表亚洲田径的刘翔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重回巅峰,在其他世界大赛或伦敦奥运会上再次带给我们惊喜,能够再次飞翔!

 

    9,最诚实的选手伊斯托明获体育风尚奖。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伊斯托明在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广州亚运会男子网球单打银牌获得者伊斯托明在21日与印度一选手的半决赛进行到关键的第三盘中,伊斯托明以5比3领先,拿到了自己的赛点,他发动了又一次进攻,对手正手回击,裁判判定“球出界”,这无疑宣告:比赛结束,伊斯托明获胜。但此时,伊斯托明却主动“举报”自己,告诉裁判“球没有出界”。赛后,伊斯托明因为这个让人难以理解,不寻常的举动,被亚洲网球联合会授予“体育风尚奖”。

 

    10,广州亚运会完美闭幕,中国仍是亚洲“一哥”。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闭幕式现场

    随着11月27日21时42分主火炬浪漫熄灭,历时两周的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完美闭幕,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激情飞扬,为我们共同铸造了一届精彩、成功、和谐的亚运盛会。我国体育代表团一共获得199枚金牌、119银牌、98枚铜牌,成功超越北京亚运会,成为历史上夺得最多金牌的一届亚运会,更是遥遥领先与其他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一哥”。

 

盘点2010广州亚运会十个经典时刻。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在闭幕式现场

    随着广州将第一届亚运会火炬,第一届亚运会会旗、亚奥理事会会旗交接给了下届亚运会主办城市韩国仁川,就让我们相约韩国仁川吧!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