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让秋季腹泻伤害您的宝宝。

标签:
赖清辉医疗保健秋季腹泻育儿杂谈 |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
文/赖清辉
随着季节的变化,时下正是到了秋季腹泻发病的高峰时刻。秋季腹泻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最易感染;而最常见的是由病毒--轮状病毒引起;或者是由于父母在对婴幼儿喂养时未对使用的器皿或食物消毒引起的,这样的多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孩子身上。
该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常伴有流涕、咳嗽、高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大便一般每日5-6次,多的可达十余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当严重吐泻时,患儿一旦出现大量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导致严重后果;有些可因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等而危及生命。
而秋季腹泻从发病到完全恢复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脱水,应根据孩子神情、皮肤与口唇的干燥程度、眼窝是否凹陷、尿量多少、是否想喝水等方面来看。
一,家长该如何辨识秋季腹泻?
由于很多的腹部疾病症状与秋季腹泻症状类似,因此,不懂医学常识的家长该如何辨别呢?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三多”的症状来识别小儿是否患上了秋季腹泻:即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多。且大便呈蛋花汤样,味儿酸。当然,由于孩子自身不会表述或表述不清,因此孩子一旦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还是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就近到正规医院诊治。
二,家长应对秋季腹泻疾病应该防患于未然。
1,关于预防:
作为小孩的家长有必要做到:少去或者不带孩子去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情况,做到规律饮食、勤洗手;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卫生状况,如在接触孩子之前也要用流动的水把手洗干净,以防止交叉感染。此外,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食品,还要注意孩子的冷热均匀。
2,家长如何自制口服补液盐防“脱水”?
如果孩子已患病,就一定要保证其液体的摄入,把住“脱水”关。家长可自制口服补液盐给孩子服用。做法是:用500毫升的白开水加上半瓶盖的盐和半瓶盖的蔗糖搅拌,频繁给孩子喝(如果孩子还是婴幼儿可以如输液一样,一滴一滴地喝),这样不但能够补充孩子由于腹泻而丢失的液体,还能增加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起到止泻的作用,以有效地减少腹泻次数。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小儿的病情就不会恶化。
3,家长该如何防止宝宝“红屁股”?--护理。
孩子一旦不小心患上了秋季腹泻,由于粪便清理不及时、尿液浸渍,很容易就会导致“红屁股”,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为患病的孩子清理粪便,每次便后都应为患儿清洗臀部,并用柔和的纸巾或棉布擦干臀部,为防止发生尿布皮炎,或可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此外,家长对于发生高热的孩子还可进行物理降温的治疗,如温水搽浴等。
三,秋季腹泻的饮食禁忌:
1,生冷食物暂时不要吃:生冷食物是指生的,未经烹饪处理的,比较凉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宝宝的肠胃,加重腹泻。包括生水果、生蔬菜、冷饮、果汁等。
2,含糖的甜食不要吃:含糖高的食物会导致宝宝肠内涨气,肠蠕动增强,加剧腹泻。包括糖果、点心、较甜的水果或加工过的果汁等。
3,暂停富含不可溶纤维果蔬:粗纤维会促进肠道蠕动,加重腹泻。这类食物包括香菇、芹菜、韭菜、菠萝等。
4,病后3天应暂停动物性食物:腹泻期间,孩子肠道内的消化酶减少,消化功能和肠道屏蔽作用都会减弱。这期间吃鸡鸭猪肉、海鲜、鸡蛋、牛肉等,不仅不容易消化,还容易造成过敏引起麻烦。
五,关于秋季腹泻的治疗要点:
4、体温过高,可适当使用退热药。严重呕吐、腹泻,不能口服补液者,必须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本病属于中医“泄泻”病范畴,常被分为: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脾虚型四种。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合理辨证施治。
温馨提示:
在此“多事之秋”的季节里,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做父母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把握住秋季腹泻的预防要点,而对于患病后的孩子要及时治疗,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