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标签:
赖清辉医疗保健性早熟儿童食品 |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
文/赖清辉
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报道某知名品牌奶粉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新闻在网上网下闹的沸沸扬扬,引起很多父母极度重视或深深的不安,但官方一直没有肯定媒体的报道,近期一些儿童出现“性早熟”的现象是否与该奶粉有直接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
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10岁前开始性发育,可诊断为性早熟。但有些学者认为,女孩在7岁前乳房明显发育或在9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9岁前开始性发育,才称性早熟,需全面检查。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2,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4,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
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或者避孕药)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 -15公分。
第五,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化妆品;
第六,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媒体上有性暗示、动作亲密的电影、文章等。
最后,一旦发现孩子提前出现了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的现象后,家长们请不要惊慌失措,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内分泌的阶段性波动引起,孩子的骨龄并未超前,一般称之为“假性性早熟”。只要注意饮食调控,不让孩子接触“情色类”视听作品,假性早熟不一定会发展为真正的性早熟,无需打针吃药。
而一旦拍片发现骨龄超前,可确诊为“性早熟”。作为父母,也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使孩子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这样的话,饮食调控方案也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