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2010-07-11 00:02:52)
标签:

赖清辉

医疗保健

胎儿性别鉴定

人流

药流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文/赖清辉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日前,在广东平湖已有两个女儿的李某夫妇,因轻信胎儿性别鉴定而痛失儿子。当时,李某的妻子梁某已怀孕四周,由于一直满怀期待盼望有个儿子,他们夫妻俩便到一社区诊所做胎儿性别鉴定,被告知是个女婴,在医生的游说下,梁某进行了药流术,但流下的竟是男婴,令该夫妇觉得十分悲痛与悔恨,便向该诊所讨要说法,现在,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已介入调查。

  试问,在李某夫妇的悲剧中,受到伤害最重的是不是那个无辜的孩子?还有,你一定很奇怪一些明星为什么一说怀孕了,就会知道肚子里胎儿的性别吧?你身边朋友在怀孕时,也会打听要到哪里去做胎儿的性别鉴定吧?

其实,她们会知道自己肚子里孩子的性别,前提就是她们在怀孕期间进行了非法胎儿性别的鉴定!她们最终往往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宝贵的儿子。但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会造成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会妨害人口的有序发展;可引发家庭内部矛盾;可诱发拐卖妇女儿童、强奸案件、买卖婚姻以及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可随着大家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高的时候,这种破坏社会和谐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现象却在暗潮涌动,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会如此热衷于胎儿性别鉴定呢?

第一,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过去,由于人口增长压力过大,各地政府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而对于群众中出现选择出生人口性别的现象,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认识虽有所提高,有所约束,但对于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问题决心仍不大,工作成效也不是很明显。

    第二,群众受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仍根深蒂固。

    目前,在农村,特别是相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农村,群众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宗族意识等等的传统观念或封建思想意识仍然存在,那些深层次的文化理念还一直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很多老百姓的生育行为。虽然国家对老百姓的生活保障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目前的农村,以家庭养老的传统方式来保障自己后半生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三,黑诊所或不良医生疯狂敛财。

    黑诊所利用一些非常简陋设施和被淘汰了的医疗器械就敢为孕妇检查鉴定或行引流产术,收费往往都是进行敲竹杠式的收取。有时候,为了牟利,他们故意颠倒性别,以骗取孕妇的开心钱或引流产术的手术费。而一些本身不具备做鉴定的黑诊所,只要有人愿做胎儿性别鉴定,他们往往揽下业务,然后转手倒卖给其他诊所或医院,从中收取中介费而牟利。

    第四,有关监督管理部门里的漏洞还非常多。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部门因为减少了孕检次数,对孕情随诊跟踪往往不到位,从而给孕妇选择性别引流产带来了足够的方便的时间;其次,国家的责任追究机制还不健全,平时工作中不到位,事后又没有逆向查找和责任追究,对违法乱纪人员打击不力,姑息迁就,甚至有少数基层干部迎合部分群众生男即止的心理;最后,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中的孕妇管理措施时有空当,使其有条件来任意选择。

    第五,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的难度非常大。

    一是发现难,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人工终止妊娠都是暗中操作,隐蔽性很强,很难被发现;二是取证难,非法终止妊娠的方式方法多样,调查取证非常艰难。三是处理难,一些地方对于非法性别鉴定者或人工终止妊娠的人员,一旦要着手处理时,有些部门却不配合,阻碍来自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处理。

    在此,呼吁广大的准父亲、准妈妈们:请善待每一个生命,请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生存的权利吧!而且,对于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受伤的不仅仅只是无辜的孩子:

    第一,孕妇在简陋的黑诊所里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进行引流产书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在黑诊所里,各种医疗安全一点也不能得到合理保障,各种堕胎手术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或者手术过后留下难治或严重的妇科疾患。

    第二,进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黑诊所或不良医生,最终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甚至锒铛入狱也在所难免。因为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进行任何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否则必将得到严惩。如:罚款、撤销执业资格或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对于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主管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卫生部门也必将做出严肃的处罚。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