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清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普降暴雨致使十来个省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水灾,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好消息是水灾终于开始在这两天有所消停了,但现在仍是处于气温高、天气多变的时节,各个灾区极易发生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和通过蚊蝇等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疾病。所以,如何在灾后开展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的同时预防灾后疫情成了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第一,灾区人民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洪水退去的这段时间是灾后防疫的重要时期。因为经历了暴雨之后,许多房屋倒塌、路面污泥深积、动物尸体腐烂,蚊虫滋生。所以,防疫的首要工作便是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的运动,灾区人民要及时清理室内室外的淤泥、垃圾、积水;搞好环境卫生,防止蚊蝇滋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第二,对灾民要尽早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水灾发生时,由于家园被毁、楼房倒塌、作物被淹、亲人遇难等等的人间悲剧,对灾民都是致命的打击,心理难以接受,对未来显得悲观、失望、没有自信心,而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灾后尽早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而灾民要积极、主动配合接受政府职能部门或志愿者的心理疏导,以缓解自己的心理负担,树立坚强的品格,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重建新家园。
第三,灾民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要清理和保护饮用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要喝开水,不喝生水;浑浊的水要经过过滤、沉淀,再消毒处理后,而且至少要煮沸5分钟后才可饮用。
2,不要生吃各种海鲜、水产品和用污水洗瓜果、碗筷、厨具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吃被淹死的家禽家畜。
3,不要举行大规模的聚餐活动,而对于衬衣、内裤、被子等衣物要洗干净、勤晒太阳,更不要到河沟、池塘中等地戏水或洗澡。
4,要经常对住房保持开门或开窗的状态,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疾病或传染病的发生。
第四,灾民的饮食要科学与健康。
对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容易霉变,而食用霉变腐烂的食品会造成人体霉菌、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肠道感染病或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比如:肠炎、腹泻、痢疾等等。所以,要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事物;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瓜果蔬菜及餐饮用具在使用前要清洗、消毒;食物一定要新鲜、干净、煮熟、煮透,不要采食野菇等野生食物,更不能生吃食品和喝生水;不要食用被洪水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来源不明、无明确厂名厂址、过期或标识不清的食物;虽然灾后食物相对匮乏,但要尽量做到合理搭配、健康饮食。
第五,要加强对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洪灾过后,大量坑坑洼洼的积水,会成为大量蚊虫滋生繁殖的场所,一些牲畜的尸体、受潮粮食、垃圾、粪便等等东西会发生腐烂、霉变,也可成为蚊蝇滋生繁殖的场所。而蚊蝇的大量繁殖会成为传播一些传染病,如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所以,洪水过后,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蚊、灭蝇、灭鼠的工作,防止灾民因虫致病。
1,及时清除粪便、污物;修建临时厕所,用生石灰消毒;
2、保护好水源的卫生,不在周围洗衣洗物;要尽量待在安全区域,避免各种传染病和食物、农药中毒、溺水、触电、中暑、毒虫毒蛇咬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采取人畜分离,家禽家畜圈养的原则,及时消毒、深埋死禽畜、死鼠等病死物,废弃物要集中堆放,妥善处理各种垃圾赃物。
综上所述,提醒大家:大雨过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举足轻重,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严防病从口入;广大群众生病时要及时就诊,发现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患者,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院、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报告;但也无需过度紧张,只要把好饮用水和食品的安全这两大关口,采取的防控措施得当及时,完全可以做到灾后无大疫。
全文完。
注:本文获得新浪福建博客频道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