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清辉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缓解今天“看病贵”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中医药、排斥中医药,甚至叫嚣说要取消中医药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医药的疗效大不如从前了。那么,今天中医药的疗效为什么会在逐步下降呢?现在,为你细数如下:
首先,出现在当今医师的水平上,医师基本功不扎实是中医药疗效下降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中医师们,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中医师,他们不太懂中医药的特色,不努力学习吸取前人经验,对中医药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如对“望、闻、问、切”的功夫模棱两可。有的更是不懂“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基本原则,而是一味的依靠西医学的检查设备来进行诊断。这一现象在“西学中”的医师身上更是明显。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医师们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疾病、证候、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等等,自然开什么样的中药都不会有好的疗效。所以,对于年轻中医师的培养,也有很多学者提出要改变现行中医院校对医学生的培养体制与师承式的培养方式。
其次,出现在中药材的质量上,假冒伪劣药物的盛行也是中医药疗效下降重要原因。
中医药历来是最重视药材的质量的,讲究得是要“道地药材”。但随着一部分药材药材种植户与药材供应商以及医院的药材采购员的良心变坏,使得一部分假冒伪劣的中药材流入市场,进入医院,这样的话不管你再好的中医师开出来的药方疗效就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不会出现任何效果,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而一些质量好的药材在优良中医师的笔下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中医药的神奇之处。所以,希望那些药材药材种植户与药材供应商以及医院的药材采购员,本着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不要再昧着良心做事,成为千古罪人。
第三,出现在“煎”、“服”方法上,“煎”、“服”方法不当也是中医药疗效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的特色与神奇也体现在对于中药材是如何的“煎”与“服”上。煎药方法讲究的是火侯、是慢炖还是急煎等等方法,而在煎药的过程中有一些中药材是讲究先入或者后下的;而有些中药在服用的时候,是要讲究的是热服、冷服、煨服、冲服等等的。只要在中医药的“煎”、“服”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瑕疵,对最后的疗效也是影响很大的。特别是现在一些中医院或是中药材商店有“代煎”的服务,虽然是方便了很多患者,但为了方便省事,医方往往会出现药材浸泡时间不够等等现象,而影响疗效的事例。
第四,还是要回归到医生自身的原因上,医生“用错”药是中医药疗效下降最可怕的原因。
现在很多中医师(第一条原因里有叙述的情况),由于自身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有限,直接导致开错药、乱用药给病人,甚至根本不讲究药物的相互关系和配伍禁忌,这样必然是不会出现什么治疗效果的;或者医师在辨证错误的基础上用药,这样也是不可能取得什么疗效的,而且不出现什么医疗纠纷就不错了;或者医生在用药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药物的剂量,胡乱一通开药给病人,这样不仅取不到什么疗效,反而是可能出现其它问题的。对此,我认为医生“用错”中药材是中医药疗效下降最可怕的原因,因为在目前医疗环境如此紧张的今天,医师们的这种行为,恰恰是随时可能出现医疗事故引起纠纷的。
第五,就是要数患者自身的原因了,患者不遵医嘱也是中医药疗效下降不可忽视的原因。
现在一些自以为是的患者也不再少数,觉得自己对中医药知识有所了解,对医生苦心苦婆交代的各种注意事项根本不在乎,以为医师交待的话语是在故弄玄虚;自己在药店胡乱抓药;或者随意加减中药的数量或者增减药物的剂量;或者在家也不重视中药的“煎”、“服”方法,这样必然也会造成中医药疗效的下降。而中医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一些小疾病,很多人还是愿意使用一些中草药来调理的,但有些人往往只懂得一些中草药的基本作用,而不懂有些中草药的功效是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新鲜的生姜加红糖煮水喝,可以治疗风寒感冒,但生姜放久了则变成了干姜,此时,把干姜误以为是生姜用来治疗感冒的话,自然就取不到任何效果。
最后,还想说的是我们医生在临床上讲究的是“治病求源”,我们处在中医药的立场上不会去诋毁西医药的作用,更不会排斥西医药,而中医药与西医药,我认为应该有机结合,只要有疗效,对患者有用,我们不管采取得是中医药或西医药的治疗手段都是正确的,这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福音。而为了让我们中医药事业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快速的发展,我们在检讨自己的同时,更是希望每一个都能互相理解、支持,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而努力吧!
福建站官方博客:
亲爱的博主,您的文章已经被新浪福建博客频道推荐,感谢您的支持,期待常来推荐您的文章。
2010-04-30
13:33: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