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尘终慕蛊
尘终慕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347
  • 关注人气:2,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09年最受争议的医药政策。

(2010-01-02 21:45:28)
标签:

赖清辉

医疗保健

盘点

2009

医药政策

分类: 医者心(杏林漫话)

文/赖清辉

 

    2009年可以说是我们国家一个正宗的医改年,也是我们国家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更是有着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顽疾,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一些政策的落实和效果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与明显。人们对于那些政策仍是有着种种的争执,医务人员的“白眼狼”、“黑衣天使”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理仍然根深蒂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09年最受争议的那些医药政策,并对我们的2010予以期盼……

    盘点2009年最受争议的医药政策。 第一,医改新方向:高诊费,低药费

   去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医改新方向:高诊费低药费,力图实现医药分家。几乎每一年,发改委都要出台一些旨在“平抑药品价格、规范医药市场”的政令性文件。可效果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高价同”,“看病贵”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虽然发改委的《意见》已经明确要求医药分家,但目前我们国家“以药养医”的体制并没有完全破局,“医药分开”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医疗机构的片面逐利性还难以得到彻底遏制,药品收入依然是医院的“重头戏”。那么就很有可能发生广大网友们预料的局面:挂号费上去了,药费却没下来。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高诊费、低药费”医改方向最终也难逃“诊费提高、药费却没降”的尴尬境地,不管是“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不一样都得老百姓掏钱养的吗?

    第二,预约挂号
   “从去年10月开始,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医院逐步开展”,自从这个消息发布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卫生部门则希望以此来扭转患者“彻夜排队、一号难求、高价买号”等的局面,7成网民也都赞成这种方式,认为是一个解决“看病难、排队难”的一个良方。

    然而随着“预约挂号”的实行,暴露的弊端和问题却扑面而来。如:窗口号和预约号比例该如何协调?预约号病人和窗口号病人谁该优先看病?如何保证就诊顺序的公平性?再有就是如何保证复诊患者能预约挂上号和预约了专家号专家却没出诊怎么办?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确实希望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患者如果不能如约前往医院看病,则可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的现象,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与关注,而这个问题恰恰是目前预约挂号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困难所在。

  第三,广州新医保

    去年8月1日《广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试行办法》正式实施,260万参保人开始享受普通门诊报销待遇,每人每年可报300元。然而,此后广州各大医院纷纷大喊吃亏,称医保设定了“人头费”,根本不够用,最终还得医院自己掏钱给病人报销。为不吃亏或少吃亏,广州部分医院在那几天内纷纷出台“土政策”,比如只开便宜药,如限制每人次处方不超过100元,甚至在30元以下,或者设定报销限额等等,有的医院还鼓励医生让没有达到住院标准的医保病人住院。

    那些“土政策”的出台实施,让兴奋的参保人顿时觉得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叫苦不迭。部分病人一周内数次到医院开药,要在一月之内将300元的报销额度用光。新医保的实施,到底是亏了医院,还是最终亏到了民众头上?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盘点2009年最受争议的医药政策。 第四,基本药物调价

    去年10月22日,我国正式实施调整后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其中药品共296种,2349个具体的剂型规格品,涉及3000多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虽然它标志着我国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又迈进一步。但它对民众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意义有几何还待观察。

    虽然,药品价格的下降,将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普遍关心的“看病贵”问题,是一项积极举措,但是公众更关心的是到底能不能真正得到实惠。而对于这次药品降价民众主要存在的以下几个疑问:一,降价药看似降价,实际上会不会换个包装再卖?二,如何防止最高限价变成最低限价?三,为何6%的药品会提价?四,如何区分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广大人民群众也普遍期盼基本药物能够买得到并且分得清楚基本药物;同时期盼基本药物能够受到医院、医生们普遍推荐。

    第五,先诊疗后结算

    去年十一黄金长假过后,人们从媒体获悉卫生部将试点门急诊先诊疗后结算,以优化卫生服务工作。然而,不久后的进一步消息却给欣喜的人们泼了一桶冷水,所谓的“先诊疗后结算”并非先看病后掏钱,而是患者看病前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一时间,各界议论纷纷,一片哗然,质疑不断,少人指责这个项目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先诊疗后结算”是否又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象?

    对此话题本人专门写过一片博文:我国在年底开始实行看病“预付费模式”。再此就不再累赘叙述了,欢迎大家点击欣赏。

    第六,体检不检乙肝

    我国目前有乙肝携带者1.3亿人,也就是说,国人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乙肝携带者,取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解决就业、入学歧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人对这一“取消”的呼吁,已经延续了近十年。去年12月底卫生部对“乙肝检查究竟该不该从体检中剔除?”的问题做了最新表态:“在就业、入学时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即将取消!”此举一出,立刻引来了群众的热议,支持者不绝与耳,但也有网友表示:“反对取消乙肝检测”。

    从之前的“专家传言”到现在的正式实施,取消乙肝体检一事可谓一波三折。目前,社会上在很多环节,如求学、就业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设置了种种限制,这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不清。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普通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因此,专家表示,公众要消除歧视,给乙肝病毒携带者一个公平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