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黑诊所”。

(2009-07-15 23:45:08)
标签:

赖清辉

医患关系

看病难

看病贵

黑诊所

分类: 医者心(杏林漫话)

文/赖清辉

 

    何为黑诊所?按国家有关规定:上岗医师必须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开办医疗机构必须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所谓的“黑诊所”就是指不符合该条件的诊所。

 

揭秘“黑诊所”。

     

    近些年,随着国家打击“黑诊所”的力度和医疗风险的增加,表面上看“黑诊所”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通过媒体的披露就可知道非法行医的“黑诊所”致死人命事件仍屡屡发生。这还不包括不少私了的医患纠纷。也许黑诊所与正规医院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收费低廉,但往往那些黑医生们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宰客”时毫不手软。

 

    “黑诊所”多见于“城中村”的街头巷尾,或者是偏远农村,那些地方于是成了许多“江湖游医”的安身立命之所,随处可见,触目惊心。“黑诊所”主要经营的项目是非法接生、非法人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治疗性病、妇科病以及其他无所不及的常见病或是疑难杂症。开业的方法往往是早晚开业,其他时间休息。“黑诊所”往往只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些空药盒子。

 

    目前“黑诊所”成为了夺走人的生命最高地,而外来人口(农民工)或低收入人群则成为主要受害者。可现实生活中除非有人在“黑诊所”出了意外或是丢了性命,群众一般是不会举报的。而等出了“夺命事件”后往往才会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其背后的深层问题也才会浮出水面。

 

   “黑诊所”何以泛滥至此?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 “黑诊所”生命力极其顽强,卫生部门执法非常难。

 

    第一,首先是医疗市场的混乱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才会造成“黑诊所”的泛滥。

 

    第二,经济利益在作祟。行医有钱赚,所以有人干。

 

    第三,一些“黑诊所”同卫生局的人有关系,互相支持,检查前打个电话,门一关走人了,怎么查?查谁去?或者一些“黑诊所”雇佣黑社会或地头蛇充当保护伞,胆大包天,卫生部门的稽查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受到围攻殴打。

 

    第四,“黑诊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流动性,打击难度大,整治取缔后也很容易死灰复燃。或者是每次卫生部门来检查,“黑医生”们都往往会关门溜之大吉,等风声过去后,又回来或是换个地方重新开门营业,这样反反复复地和执法部门进行着“游击战”。

 

    第五,我国政策法规上的“短腿”也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束手无策。目前卫生监督执法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其中对无证行医只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的权力。如果无证行医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停止执业活动、缴交罚款”等处罚义务,卫生行政部门也无权实施强制措施。

 

     “黑诊所”固然难管,但它草菅人命却不愁客源的现象,更令人们痛心疾首、议论不休。不少人们表示自己会到“黑诊所”看病,除去就医方便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给正规医疗机构的“看病贵”逼的!正是大医院昂贵的医疗收费,挡住了低收入群体就医的脚步,迫使他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光顾那些黑诊所。所以要有效遏制“黑诊所”,必须从解决群众“看病贵”入手。

 

    一,是要尽快建立初级社区医疗服务网络,降低运营成本,把在“黑诊所”就医的低收入人群争取过来。

 

    二,是建立政府部门联合打击“黑诊所”的工作机制。卫生、计生、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始终保持对“黑诊所”打击的高压态势。

 

    三,是出台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市政府到区政府、从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等共同监督的管理体制,发现“黑诊所”马上通知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查处,让“黑诊所”无藏身之地,也就无作恶之机。

 

     大医精诚,仁者仁术!请君就诊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祝您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