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清辉
中医药行业到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大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意见》一经公布立刻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这将从根本上为中医药的发展保驾护航。个人以为《意见》的出台是对那些叫嚣“废除中医论”、“中医无用论”的人士的极大打击和讽刺!
同时,《意见》的出台不仅为中医药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历史以来的最有利条件,同时也向社会传递出这样的一个强烈信号: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优秀结晶,我们要尊重她、热爱她、发展她,让她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对于日渐式微和饱受争议的中医药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重在预防等观念的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的优势在国际上渐被认可。就是在西医发源地欧美等国,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公司也发展迅速。据报道,目前,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药及相关产品,使用中药、植物药的人数达到了40亿之多。
但与此同时,国内中医药的发展却令人担忧;中医院普遍度日艰难,中药企业多、小、散,中药材重金属、农残问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中医院校没人读或是中医院校毕业后没有医院要的问题使中医药的发展道路显得十分崎岖坎坷,与此同时“洋中药”的迅猛发展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在全世界每年中药贸易额亿10%的速度递增之际,排头兵却是从中国学艺的日本,占了80%的份额,韩国也占到了5%;即使在我们的国内市场,也有20%的份额被“洋中药”占领。特别是从韩国要把中医申请为自己的“世遗”那一刻开始。中医药到底还姓不姓“中”?中医药的繁荣是他人的盛宴?这样“外热内冷”的拷问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隐痛。
所以,早就有有识之士呼吁政府、社会及相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避免中医药成为“博物馆”的展品和藏品!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包括政策、文化、市场、及相关制度保障等多方面,政策的支持能否真正起到繁荣发展中医药的目的,还有待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我们在中医药界自身的努力。
目前,不仅在国际上,就是在国内,中医药的形象和地位也是非常脆弱的。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来说,虽然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要比西药小得多,而且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往往是由用药不规范引起的,但一个厂家某个品牌药甚至是某批次药出现问题,常常会累及整个行业,这说明民众对中药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因此,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建立良好是社会舆论环境,为中医药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几度沸沸扬扬的“废除中医论”就是一个警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诊疗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制药工艺水平,探索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等等,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我们中医药界需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扶持政策的出台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中医药行业需要利用这个良机强身健体、发展壮大!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学习,特别是要借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到位的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如在中草药上严格保证药品质量、注重临床研究与应用、制剂便于服用三大要素有机结合,继而形成科研、应用和生产互为促进的整体结构,被认为是世人皆知的日本汉方药成功的关键!
总得来说,《意见》的出台也许是我们中医药发展壮大的一个新起点,希望同仁们和相关部门能共同努力,使我们中医药这条大船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