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皮肤问题大部分时候都用肉眼去看,如果特征明显,是可以作出判断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误判率,这受限于肉眼,所以需要仪器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进一步了解,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通过互联网咨询,由于光线、相机分辨率的原因,准确性更低,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医生在回答问题时写上“以上建议不代表诊断,仅供参考”,一方面医生声明自己的责任界限,一方面也是保护你,建议你慎重。
下面举一个栗子。

有位美眉一直说脸上各种问题,敏感、发红,已经尽可能避免各种刺激了,也不化妆卸妆了,但是问题依然在。买各种敏感性皮肤用的产品、尽量也用得少。。。没有效果,还有网上各种流传的治疗性的护肤品,也无效。我也给了一些建议,曾经见过一面,但因为不是在实验室,具体原因也不敢断定,那时候她皮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实在觉得各种没办法,终于来实验室了一次,之前我看近期照片,觉得应该是毛囊虫导致的玫瑰痤疮,看下面的图哈:
肉眼一看,再用Visia拍了照片,发现远看还好,近看皮肤油腻脱屑,黄黄一层,当时我心里想完了,该不是皮肤垢着病之类的疑难杂症吧?但也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妹纸回答说:用了两三次看不出效果,而且觉得脸干,所以就没有用了(听到这里一口血吐出来,要是不这样可能早都好了) 。在看皮屑的时候,也发现了一条毛囊虫,按一般的标准,发现一条不是什么问题,但是。。。

在Visia红色模式分析时(第四张图),可看到鼻子及两侧呈现明显的对称性蝶状红色区,这在图一并不明显。这种情况应该非常怀疑毛囊虫导致的玫瑰痤疮。
因此,连续把上层的皮屑取了一些看,仅偶尔可看到毛囊虫,这很不合常理。所以我没有就此放弃。因为脱屑频繁,下层的皮肤吹弹可破,不太敢取样。后来跟妹纸说你忍一下,稍用了一点力,从下层皮肤取到毛孔口的角栓和皮脂,终于发现一个毛孔口就有五条毛囊虫,这种密度显然是不正常的。
问题已经清楚,告知妹纸用采乐后,注意用某具有修复和保湿作用的胶原蛋白喷之,先抑制真菌并逐步修护皮肤屏障,等耐受力比较强以后再设法抵制毛囊虫。
两天后已报告明显改善,我也感到很开心。
这个栗子说明:人的眼睛总是会有局限性,网上咨询更是如此,有一定的误判,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请各位心平气和地去对待。
PS:我现在的研究课题,正是希望把临床上可以肉眼、或者普通仪器可以观察到的表象,进行深入研究,看是否能与本质建立联系,这样为未来的皮肤诊断、治疗带来便利。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