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脂溢性皮炎毛孔粗大控油马拉色菌时尚 |
分类: 护肤那点事儿 |
我经常接到一些咨询,抱怨自己毛孔粗大,油脂很多,皮肤脱屑(就是起皮),同时皮肤又很容易发红,甚至喜欢起“痘痘”,多数人将此情况描述为“外油内干”。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看一下照片,以确认是不是面部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简称SD )。这是一种类似于鬼魅的皮肤“病”,挥之不去。
当然,并不是束手无策,事实上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得了这种皮肤病,以至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护理,甚至加剧炎症,让问题越发严重。当你有以下情况时,一般应先考虑是不是脂溢性皮炎:
- 油性和混合性肤质(干性皮肤的也有一些);
- 鼻两侧皮肤经常发红,有的起丘疹,类似痘痘,脱屑常见(脱屑是很重要的标准、脱屑是很重要的标准、脱屑是很重要的标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用对抗细菌类的药物、去角质类的护肤品、去痘的护肤品,改善效果有限。
我们来看看高清无码大照的皮肤脱屑图(看了你就知道手机前置摄像头的照片是有多么渣以及多么让人无奈):

脂溢性皮炎的问题原因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至今未明,相关的病因学研究也很少。张浩等(2009)检索了1950年以来关于脂溢性皮炎的研究文献(包括头皮屑和头皮脂溢性皮炎),发现仅有50篇涉及SD的病因学。
目前认为一种真菌——马拉色菌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也有研究认为长期在空调环境下生活、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异常都有一定关系。
SD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经常被与玫瑰痤疮、痤疮等混为一谈(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是混合性问题)。
就我个人观察和思考,认为真菌以及皮肤微生态失衡是主要问题。据统计,使用抗真菌方法,90%的人都会收到良好效果,这很可能是余下10%的这部人也许并不是脂溢性皮炎,或者是其它原因导致的、与脂溢性皮炎症状非常相似的问题,例如毛囊虫导致的口周皮炎或玫瑰痤疮、梭菌导致的口周皮炎等,可以与脂溢性皮炎混合发生(后面将给到详细的照片)。但至少在目前看来,抗真菌(特别是马拉色菌)应当是第一考虑。我们经常在脂溢性皮炎的皮肤上检出数量惊人的马拉色菌,例如下图,是荧光染色下的马拉色菌,取自脂溢性皮炎的皮肤角质层(所使用染色程序是我2014年设计实现的):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真菌的过度繁殖呢?
个人观察和思考,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马拉色菌的传递。婴儿出生后一周左右,面部即可出现马拉色菌的定植,而其马拉色菌的来源是母亲的面部皮肤或乳房皮肤。可想而知,如果母亲皮肤上有大量的马拉色菌,则更容易传递给孩子;
- 皮肤益生菌的减少。比如滥用抗生素,以及化妆品中针对细菌的防腐剂;
- 汗腺分泌减少,抗菌肽分泌减少(初步了解发现许多SD患者的脸不爱出汗)
- 皮肤屏障受损,使得真菌更容易侵入深层而引发免疫反应(过度护肤、清洁、化妆、卸妆是皮肤屏障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参见拙文:过度护肤与皮肤敏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agjp.html
) - 长期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或者含有这类成分的违禁化妆品,导致真菌侵袭机会增加。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速效的、美容院装产品的女士请特别注意;
- 饮食的不节制,尤其是嗜好甜食、精制碳水化合物(面包蛋糕等等)、高脂肪类食物,均可以导致油脂分泌更加旺盛,为嗜脂类的微生物提供更多养分。
脂溢性皮炎的护理
首先要停止对去角质、深层清洁的不切实际地期望,避免对皮肤的刺激,防止炎症加重,要严格防晒(当然最好是打伞戴帽子,而不是使用防晒霜)。
由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倾向于认为脂溢性皮炎与真菌(尤其是马拉色菌属)有关,所以抗真菌的药物和方法作为首选,常用的是酮康唑洗剂(西安杨森制药出品的采乐洗剂,2%,粉红色包装)、二硫化硒洗剂。在华西医院第15届全国医学真菌培训班上,冉玉平教授专门推荐了采乐洗剂用于SD的治疗。
不过,由于采乐、二硫化硒或其它抗真菌类药物有一定刺激性,也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过敏,所以在正式使用前,应当取少量在面部皮肤不显眼的地方试用,观察72小时无不良反应后方可使用。
关于更多的使用问题,可参见本文结尾的常见问答。
饮食健康、适度运动是很重要的,多饮绿茶、补充维生素C、B、A会有好处;多摄入膳食纤维、益生元食物(如水苏糖、竹笋、菊芋、魔芋、兰香子等)
我也注意到一些美眉只是皮肤油而已,并没有什么发红、起疹的状况,使用过于浓重的彩妆、过度清洁皮肤而使问题加重,应当避免这些可能。
防晒对本问题相当重要,但是,由于皮肤屏障受损,不建议涂防晒霜,强烈建议采用硬防晒方法。关于防晒的相关知识,请参阅《防晒的真相》: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bknv.html
只要注意这些方面,大部分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摆脱这个“鬼魅”。如果解决不了,建议进一步作检查再处理。
其它可参见下面这张关于真菌性毛囊炎的处理,原理是相通的。
脂溢性皮炎的护理误区:
不少人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结于“毛孔粗大”,或者“油脂分泌过旺”导致“毛孔堵塞”,所以不断采用“深层清洁”、“去角质”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让问题有所改善,因为作为一种炎症性的问题,上述方法只能给皮肤带来刺激和损伤,而使炎症加重。这些方法包括:化妆棉、洗脸刷、高酒精含量的爽肤水(通常看中其收敛作用)、撕拉式面膜等。
如果被当作痤疮处理,通常会使用维A酸类(Retinoid Acid)、过氧化苯甲酰(Benzyl Peroxide,斑赛,BPO)之类,这类产品比较刺激,也不是针对真菌的,因此对脂溢性皮炎效果有限,甚至会加重原有情况。
当使用这些方法无果时,又常常借助于彩妆来遮盖,而后又用高清洁力的卸妆产品卸妆,造成二次伤害,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症状加重。
事实上,这类皮肤的毛孔粗大常常并不是临时性扩大,因为暂时不明的原因,变成了永久性的“器质性”粗大,使用深层清洁、去角质并不能使其改善,需要动用医学美容手术,例如点阵激光(器质性毛孔粗大见下图,注意,这并不是脂溢性皮炎)。
有一些情况比单纯的脂溢性皮炎更为复杂,比如有的混合了痤疮、有的混合了毛囊虫丘疹或玫瑰痤疮,还有的混合了梭菌感染导致的口周皮炎。当你采用常规方法没有效果,而对这些皮肤问题又独自搞不清楚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处理,以免讳疾忌医,反而延误了时间。例如下面这个,是毛囊虫混合问题,镜检发现问题之后,用曼灵精华后得到较快的改善,不过这位童鞋的皮肤里有某种未知的可疑微生物(从形态上看是真菌,但尚未能鉴定到种,亦未能成功分离得到单菌株,这也是今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暂时未能找到彻底的解决办法,而获得彻底的改善,目前也是我的心病。我放这张图的意思是:如果使用抗真菌的效果不佳,那可能要考虑其它原因——也正是由于存在其它可能的原因,使用抗真菌方法效果不佳也是完全正常的。
我还碰到过两位,既检出密集的马拉色菌,又检出大量的毛囊虫,皮肤呈垢着病样变,十分脆弱敏感。这时候非常难办,外用采乐或抑制毛囊虫的,都会觉得刺激,而医生又一般不会开给抗真菌药内服。我真心希望这样的问题早日得到医学界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可以先内服抗真菌药,解决马拉色菌导致皮肤脱屑的问题,缓解脂溢性皮炎,待皮肤屏障耐受性好一点之后,再用抗虫的东西处理,比如伊维菌素、羟氯喹。奈何伊维菌素在国内竟然只有兽!药!我也不是医生,说了不算,也是无奈,但是,如果可能,我建议大家到大一点的医院去求诊,或请真菌方面的专家,给予检查确认后,进行内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相关的真菌专家如冉玉平教授、席丽艳教授、李若瑜教授、李东明教授、刘维达教授、温海教授等,在相关的挂号网站上可以搜到他们出诊的时间)。
下面这一例,就是既检出大量马拉色菌,又检出大量毛囊虫的情况:
对于这类情况,作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肉眼判断的准确性无法100%保证。
脂溢性皮炎常见问题/FAQ
1、 采乐洗剂含有激素吗?
不含,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已经详细查阅过采乐洗剂的说明书(下图说明书之第11条)、成分表,确认了这一点。
采乐中的表面活性剂成分是SLS,对部分脆弱的皮肤可能产生刺激,但这不是激素。作为清洗类产品,刺激感的原因主要在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不是产品本身有多么刺激。
http://i13.wkimg.com/itemyaobox/2015/07/31/55baee295deaa.jpg
2、 是否可以用康王或者采乐洗发水?
不可以,康王是含有激素的复方制剂,不可常用;采乐洗发水是某广州公司山寨的产品。西安杨森的采乐洗剂才是正宗行货。长期使用激素,会导致皮肤屏障脆弱,更容易真菌感染。
3、 在哪里购买采乐洗剂?你为什么推荐采乐?是不是广告?
药店有售。有些药店因为利润的关系,会向你推荐康王或其它复方洗剂,请认准采乐。万一不行,网上也有。
推荐的原因在第二条已经说过了。广告么……麻烦帮我一起讨一下广告费,我们五五分成不含糊。
4、 采乐的使用技巧是什么?
先试用;打起泡沫后用手打圈洗脸,使其停留两三分钟再冲去,不必再用洁面乳洗第二遍(因为它本身就含有清洁成分)。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可以用采乐,请先作测试、请先作测试、请先作测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5、 为什么推荐采乐?它不是去头皮屑的么?
采乐洗剂价格便宜,目前为止没有发现马拉色菌对其产生了耐药性。头皮屑增多也与马拉色菌异常增多有关,其实它是个洗剂,确保不发生过敏或刺激的情况下,洗哪儿都行(除了粘膜部位)。请注意下文的第五部分第一项。
6、 多久用一次?要使用多久?
建议每晚一次,每次使用量只要两粒黄豆大即可;坚持使用两三个月或者再久一点直至完全改善。
7、 使用采乐期间对使用其它化妆品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但是不建议使用彩妆类产品,也不建议使用橄榄油等植物油类产品,建议挑选芦荟类产品,有研究表明芦荟类成分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8、除了过敏和刺激之外,采乐还可能有其它不良反应吗?
有可能。采乐洗剂导致马拉色菌死亡后,菌体崩解,将可能导致免疫反应更剧烈,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会被动员起来清除这些真菌的尸体,出现脓疱加重。但若问题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有长有消,就不必担心。北大三院李东明教授在谈及真菌的治疗时特别提到过此现象。
9、有没有推荐的芦荟产品?
可参见:http://www.leftlady.com/search.php?keywords=芦荟
10、如何检查真菌?
检查真菌不是靠肉眼,需要做涂片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察。这是一项专门技术,因此需要去专门的实验室由专业的人帮你做,一般三甲医院都设有真菌科,一些皮肤专科医院也有真菌科。
由于马拉色菌历史上名称有过变迁,所以各种叫法不一,有的会叫“糠粃孢子菌”,所以报告上会写“孢子阳性”,有的医生会称其为“糠孢菌”等。
11、为什么脱屑好了,但皮肤还是发红?
一般来说要考虑除了马拉色菌外还有混合了其它细菌或寄生虫的问题。这种情况是不鲜见的,因此需要再针对性处理。
12、为什么有的医生说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无关?
专业领域认识、思考不一样,这很正常。别的我也说不了啥了。
小结:
- 对照前面的描述与图片,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是脂溢性皮炎,应第一时间求诊,请医生检查真菌——顺便把毛囊虫也检查一下吧!
- 然后听从医生处理,但是:建议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症状。
- 如果外用洗剂感觉无法耐受,就不要硬上弓,根据前面贴的指南,应寻求内服药物治疗。你需要真菌领域专家的帮助。
- 日常注意不要一味地去角质,因为产生脱屑的原因不在于老化,而是马拉色菌,菌一日不除,屑一日不尽,要解决根本问题。
- 不要乱折腾皮肤。尤其是不要觉得这是因为缺水造成的,所以只是一味地去补水,这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SD的未解之谜比较多,我本人关注这个问题已经有两年并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个人的印象是这类问题越来越多的。有的被认为是红血丝,有的被认为是敏感皮肤。我隐约觉得中间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皮肤一直这样的,常常是某个年龄段,或者用了某些产品后突然爆发出来的。也就是说,虽然先天因素值得关注,但后天的某些因素为它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出这个条件的产生机制,予以阻断。
我将继续关注此问题并将深入研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给到大家更好的建议和答案,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解决了某个实验的关键问题。
=========2015年10月13日更新===========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与研究,我发现有一些类型的皮肤发红(类似于玫瑰痤疮)、毛孔粗大,很油,但是脱屑不明显的皮肤类型。类似于这种,可看到毛孔中有“油脂粒”,但个头不大,形态并不是典型的开口粉刺;毛孔周围皮肤肿胀,在VISIA下可见到每个毛孔周围都有异常的血红素分布(inflammation centered by follicles)。相当多的人有过度护肤、过度清洁史。
检不出马拉色菌和毛囊虫,而是大量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显示主要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被认为是正常皮肤菌群,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致病性,在皮肤学上不受重视,很少有研究论及它们与皮肤的关系,但是,在抵抗力弱、屏障功能受损情况下,不能排除其诱发炎症或感染等可能。
这两种菌耐药谱都非常广,因此不得不考虑其与这种皮肤状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据我上课里感染科老师讲课,近3年以来安医附院感染科分离得到的耐甲氧西林菌株中,最多的就是表皮葡萄球菌,在131株分离到的表葡中,高达70%耐甲氧西林,也就是MRSE)。但是,我们还没有获得直接证据。是否有可能通过抑制这两种菌来改善皮肤状况,目前还没有结论。现有试验性的一例成功了,但考虑微生物的作用,不仅要到种,更要到株,因此也不能确认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即:你的菌株与别人的菌株可能不同,所以针对别人的方法与你可能不同)。
可以尝试茶树纯露、桃金娘油等有抑菌效果的产品,看看是否能够改善(同时请注意防晒、避免刺激、不要过度清洁皮肤、面膜频率降低、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化妆、洗脸时可以加点醋以降低皮肤pH等)。日常可以使用绿茶精华液(链接:http://www.zuoan.com/product.php?id=2450)
近期我们正在试验抑制这些菌的方法,选择的一个菌株分离自一位杭州的美眉(上图所示的皮肤),但看起来情况并不乐观,多种被广泛认为具有抗菌能力的护肤品成分对其都没有形成抑制,使人十分不爽。希望继续加油,能找到改善这种皮肤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