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否定胶原蛋白的5点论据

(2013-03-29 15:22:04)
标签:

胶原蛋白

美容

健康

分类: 杂谈和评论
有观点认为:胶原蛋白缺乏色氨酸,是不好的蛋白质;大分子,不能直接被肠道吸收,而且分解后的氨基酸比例与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相差甚大,过多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生大量含氮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不支持胶原蛋白美容说。

以下是我的反驳:
营养学上始终主张多样化的蛋白质来源,以达到均衡的营养。胶原蛋白不是一个最佳的单一蛋白质来源,这不等于它是一种劣质蛋白。想一想,人体蛋白质中,有30%是胶原蛋白,人是有多劣质? 色氨酸完全可以用花生等等来补充。我们认为胶原蛋白是有用,不等于主张把胶原蛋白作为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完全蛋白质是优质蛋白,正确;不完全蛋白=劣质蛋白,这个逻辑不能成立。

要说胶原蛋白是大分子,那么请问:我们吃下去的肉、蛋、奶、豆腐,哪一个不是大分子?是蛋白质它就是大分子。难道肉蛋奶因为是大分子就不能被吸收?

不能直接被肠道吸收”,请问哪一条营养学规则规定了能直接吸收才是优质蛋白?更何况,胶原蛋白美容食品,很多(甚至绝大多数)都进行了事先水解,变成了肽,肽被证实具有独立的肠道转运系统,研究证实数万分子量的肽/蛋白质都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并且保持原有功能。而研究已经证实胶原蛋白水解所得的胶原蛋白肽吸收后2~4小时,就可以在血液中形成高峰分布(以肽的形式,而不仅是游离氨基酸)。

分解后的氨基酸比例与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相差甚大”,我希望强调,人体由千千万万种蛋白质构成,每一种蛋白质都由不同的氨基酸种类、按照不同比例、顺序和空间结构形成。而其中有30%都是胶原蛋白。那么,为何要把吃的胶原蛋白跟人体整体蛋白质作比较,而不是跟人体的胶原蛋白作比较?人体胶原蛋白中,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三种占到其总氨基酸比例的50%左右,这与人体肌肉、神经等其它一切组织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比例相比,都“比例相差甚大”,请问,这是不是很不科学?

过多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生大量含氮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我想说明,所有的蛋白质,包括但不限于胶原蛋白,代谢完成都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这些废物都会通过尿液、汗液等排出,这不是胶原蛋白过多的问题,任何蛋白质吃得过多,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不限于蛋白质,其它也是一样:维生素E是生命之必不可少,人体不能合成,吃多了中毒;维生素A、D、K,各种微量元素,甚至包括水,莫不如此。我很想知道,每天胶原蛋白吃多了,多到什么程度才叫多?什么时候、又有哪些胶原蛋白的商家、支持者,跟顾客说过:你要吃过多胶原蛋白?用此理由来否定胶原蛋白,非常牵强。

我衷心希望,科普辟谣,能够抛除成见,且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我最后再强调一下:

1、现有研究证实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美容是有效的,这方面的文献我读过的就有数十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我为此撰写了正式的综述论文。胶原蛋白否定论则完全没有确凿的文献和证据支持;

2、胶原蛋白不仅对皮肤有好处,对关节、骨骼都有非常多的好处,这方面有大量研究证实;

3、吃胶原蛋白可提升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从而改善皮肤,不等于吃胶原蛋白是提升皮肤胶原蛋白含量的唯一途径。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硅、符合需要的氨基酸,都是有作用的,但是,这只能说明“这些方法都有效”,而不是“因为其它方法有效,所以吃胶原蛋白的方法无效”。

4、胶原蛋白在人的临床研究目前比较少,尤其是人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较少,因为在人体取样观察是困难的,但我相信,随着无创检测方法的进展,一定会有方法获得金标准证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且,否定胶原蛋白的作用也需要这些技术的普及。
相关链接:
为什么服用胶原蛋白可以补充胶原蛋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3n70.html 
为什么口服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的证据链是比较完整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bbo9.html 
胶原蛋白无用论的主要观点之讨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baoi.html 
驳否定胶原蛋白的5点论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cr1q.html 
回应王兴国老师关于胶原蛋白的评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4efa50101dx4f.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