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22.6为何老年节重阳(七律)

标签:
情感 |
分类: 浪花 |
丁式 阳韵
壬寅寒露洒重阳,
最美归途数故乡。
欲折茱萸怜手足,
宜呈萱草献高堂。
乘舟泛海歌潮汐,
扶杖登峰咏滥觞。
笑看残年何所伴,
无为与我慰衷肠。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因为《易经》讲究阴阳辩证,称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九属阳数,故九月九日为重阳,又称重九。至于作为节日,传说久远。最初发轫于上古时期九月庄稼丰收后,人们对上苍的祭拜和感恩。据有史记载,最早见书于战国春秋,发展于西汉,鼎盛于唐朝。重阳节的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加丰富,首先是倡导农耕文明,表示对天神的祭祀;后用于斩妖、驱魔,并用佩戴茱萸、菊花,喝菊花酒来避邪;用游山、登高,远眺家乡,表示对故乡和兄弟姐妹的思念;重阳节设宴,表示对祖先和父母的感恩和祭奠;今天更是提倡孝悌,弘扬尊老,故法定为敬老节。所以重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字也逐渐多了起来,如:重九节、老年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敬老节、晒秋节等,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年节。每到重阳节,人们吟诵最多的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最能唤起游子们对家乡的思念。(照片摄于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