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成长的配料:弗洛姆的人格理论简介

(2011-01-27 01:14:42)
标签:

弗洛姆

导向

应用心理学

个人性格

弗洛依德

九型人格

人类本性

市场导向

分类: 心理分析学

    心灵成长的配料:弗洛姆的人格理论简介

    弗洛姆认为一般人解释人性,都只说明了人性的表现,而不是人性的意义。他认为要知道人性的意义,必须从人类生存的特殊情况来寻找。以下将分别从人生存情况、人类的需求、人类行为的动力三方面来说明弗洛姆的人性理论:
(一)人的生存情况(the condi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人与其他动物在生存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逐渐不依赖本能来适应环境。由于缺乏本能、缺少体力,无法像动物一样自动的适应环境,所以是最无助的,出生之后要受到长期的保护。但是人类有复杂而发达的大脑,使人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得以运用理性来求生存,藉以弥补本能的不足。不过瘪因为有了理性,而必须面对人类独有的病症-精神失常。如此一来,人类不仅要奋斗以保护自己免于丧失生命,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免于丧失心智。
         另一方面,理性思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脱离了与自然的原始关联,造成人类的孤独感。就个人而言,人的出生及脱离母体的子宫成为独立的个体,随着年岁的增长,也越渴望自由与独立。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自我力量的成长,另一是孤独与焦虑的增加。因此人类必须面对这两种冲突,一种是脱离自然、脱离子宫,更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相当于弗洛依德所谓的「生之本能」;一种是回到自然、返回子宫,回到安全的地方,即是弗洛依德所谓的「死之本能」。
         理性思考也迫使人类永无止境的从事生存与历史上许多的问题,例如意识到生命短暂,所具的潜能无法完全实现;历史上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似乎很难改善等问题。弗洛姆认为人们必须面对真理、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生存法则限定的范围内,充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

 
(二)人类的需求:

         由于人类独特的生存情况,使得人类除了生理的需求之外,还衍生了独 特的需求,兹分述如下:
1. 相属的需求:
    人要与他人联系才能突破孤独的状态,这种需求是建立人类亲密关系的动力,也是使人类臻于健全的要素。联系的方法有臣服、支配和爱,但是只有爱才能使人与他人联系而又保有自身的完整。
2. 超越的需求:
    人因为具有理性与想像,所以想作个创造者,来超越其生物存在的被动性与偶然性的角色。当创造欲求无法满足时,破坏的意志就会出现,在毁灭的行为中,人将自己置于生命之上,亦超越了自己生物的地位。
3. 归根的需求:
     人虽然与自然脱离,失去了自然的根,但仍然希望能归属于自然或重回母亲的怀抱,得到归属感。因此在儿童期,最自然的关系就是母爱,然而在儿童期之后,则藉着与他人之间的友情发展来满足这种归属感,甚至对家庭、国家的热爱也属于归根的需求。
4. 认同的需求:
     人必须能肯定自己是活的主体,人如果无法认同真正的自我,就会寻求替身,例如国家、宗教、阶级与职业,由其中获得地位与认同。然而那是虚幻不实的,唯有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维持健全。
5. 定向与奉献的需求:
    人类意须运用理性掌握外在客观的事物,将之纳入定向架构,指导人类发展的方向与奉献的目标。人满足此种需求的方式不尽相同,如图腾崇拜、宗教哲学等,使人的存在和他在世界上的定位获得肯定的意义。

(三)人类行为的动力:
         弗洛姆以人有两种倾向:向爱生性(biophilia)和恋尸性(necrophilia)来说明人类行为动力的根源。

1. 爱生性:
          本质是对生命的爱,其具体表现包含创造、建设性的爱。「创造」是对物而言,对人的表现则为「爱」。对于爱,他分成几方面加以阐述:爱是给予、爱是照顾、爱是尊重、爱是责任、爱是了解。 
2. 恋尸性: 
     是为破坏而破怀,为毁灭而毁灭的行为,当爱生性的发展受阻,恋尸性便出现,而此种破坏性表征就是侵犯。

 

性格理论:
         弗洛姆对人格的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对性格和气质的综合研究上。气质是属于先天的精神特质,性格则是由经验所形成,是人类的第二天性。性格的基础并非弗洛依德所说的「欲力」(libido),而是人与世界的特殊关系。例如社会化作用即是性格的表现。此外,弗洛姆还区分性格为社会性格与个人性格。社会性格是指相同的社会阶层或文化的成员所共有的性格要素,虽然个人性格会受到社会性格的影响,但在同一文化之下,每一个人的个人性格却不相同。弗获姆把性格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建设性导向(productive orientation)和非建设性导向(non-productive orientation)。非建设性导向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导向:接受型导向(the receptive orientation)、剥削型导向(theexploitative orientation)、贮积型导向(the hoarding orientation)、市场型导向(the marketing orientation)。兹分述如下:

 
接受型导向:
         这类型的人觉得所有事物的来源都在外面,同时也相信他们所需求的一切都是自外界接受而得。他们常寻求别人的帮助,当供应来源受到威胁时,他们会变得焦虑和狂乱。他们也常有助人的愿望,但其动机在争取别人的好感。

 
剥削型导向
         剥削型导向和接受型导向的人都觉得一切事物的来源都在外面,凡是他所需要的都必须向外寻求,两者间的不同点是:剥削型是以强制或诈欺的手段来夺取。别人对他们而言,只是可供榨取的对象。

 
贮积型导向
         贮积型导向的人对任何从外界获得的新东西都没有什幺信心,他们的安全是以贮积和节省为基础。他们的座右铭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最高价值是秩序和安全,认为:「我是我的,你是你的。」

 
 (四)市场型导向 
         这类型的人将自我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看法,由别人所决定。就像商品在市场的价值决定于供需一样。如果别人认为非常需要他,他就变得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完全失去了自我的体认。

建设性导向性格则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包含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情反应。弗洛姆指出所谓建设性是指一个人能自由的、独立的、理性的运用他的力量来实现他天赋潜能的一种能力。唯有透过建设性的爱、工作和思想,才能形成建设性导向的人格,也是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的途径。 
         实际上,性格并单属于一种导向,而是许多导向之间的混合,尤其是建设性导向与非建设性导向之间的混合最为重要。例如非建设性的四种导向从另一个角度说是生活中正常而又必须的一部份。为了生存,人必须接受东西、节省和交换;必须服从权威、指导他人、能够孤独以及表达自己。当这种对事物、对人的关系转成非建设性导向时,才会变成接受、剥削、贮积、市场性的渴求;其对社会关系也将转为臣服、支配、退缩、及破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