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虎林行
伊
群
虎年盛夏,我再次去黑龙江省虎林市探亲访友。这是一个美丽的边疆城市,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曾在那里工作27年。
人们现在知道虎林,多半是因为闻名世界的珍宝岛在虎林境内。其实在此前,虎林就应该很有名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壮举闻名全国。电影《老兵新传》《北大荒人》,新闻记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和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等故事都发生在这片黑土地上。
当时的虎林是原铁道兵农垦局(后改称牡丹江农垦局)所在地,局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王景坤,据说是《林海雪原》小说中201首长王景之的生活原型。 王景坤曾在完达山、牡丹江地区剿匪多年,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人称“独臂团长”。建国后曾任铁道兵后勤部长。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先后有铁道兵8504、8505、8507等部队的数千官兵遵照铁道兵司令员兼农垦部长王震将军的命令,开赴虎林密山等地的荒原林地勘查建场。1958年4月,有十万官兵集体转业来到这里,
他们和随后陆续赶来的大批支边青年一道,在密、虎、宝、饶等几个县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当时农垦局所属的十几个国营农场,依次排序为850、851、852……,各总场、分场领导,几乎是清一色的部队转业干部。这些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干部战士,脱下军装之后,仍然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他们扎根在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经过几代北大荒人的努力,终于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就是从这里喊向全国,唱响世界的。
虎林当时做为指挥数十万垦荒大军的行政中心,是公认的北大荒“首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虎林早已城乡巨变,旧貌换新颜了。
现在的虎林市总面积为9334平方公里,人口31万。境内有8个大型国营农场和两个林业局,还有14个乡镇,总的特点还是地广人稀。著名的珍宝岛乡(原小木河乡),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300人。与内地相比,可谓“面积超过一个县,人口不足一个村”。但这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极少污染,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区。
在虎林期间,我还去曾工作多年的迎春、东方红旧地重游,约见老友。东方红这个响亮的名字是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取的。这里是全国铁路最东方终点站,也是中国最早天亮的地方。每年夏至前后,凌晨两三点钟即可见到朝霞似火,红日东升的壮观景象。在东方红林业局广场的大幅瓷砖壁画上,王震将军亲笔题写的“东方红”三个大字熠熠生辉。东方红局地跨虎林、饶河两县,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期间,该局所属的五林洞林场做为驻军前指的大本营,为保障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工作十年的迎春林业局,驻在迎春镇,这里也发生很大变化。局办公楼前新辟有几十万平米的广场,水池中的帆船在喷泉的水雾中隐现。广场周边高楼林立,草木葱茏。入夜,百米高的霓虹塔五彩闪亮。迎春原名迎门顶子,后有铁道兵1000余人来此垦荒建场,改名迎春,排序为854农场。
已建成耕地113万亩,年产值8亿元的大农场。
这次到虎林,又有一大发现,即许多农田改种耐寒高产的新品种水稻。位于宝东的856农场,仅水稻面积就达60多万亩,为全国第一水稻大场,田间管理全部机械化,还建有全国第一个农用飞机场。因此,虎林早在十多年前就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市,并先后跨入“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全国明星县”的行列。在虎林期间,恰逢中央电视台到虎头录制“虎年虎林虎头行”大型歌咏节目,在朋友的安排下,我做为观众,也去了录制现场。
虎林是个充满神奇神韵的地方,也是我奉献全部青春和热情的地方。那里有起伏浩瀚的完达林海;有清澈澄碧的乌苏里江;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黑土地;还有四季变幻的瑰丽山川:春天群峰吐翠;夏季鸟语花香;秋来满山红叶;冬有玉树银装。我的第二故乡虎林是名苻其实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那蜿蜒在乌苏里江畔的国家森林公园,那虎头山上重达30多吨的“世界第一虎”,那月牙湖中傲视北国严寒的荷花虎林莲,都曾使我流连忘返,梦绕魂牵。虽然我年过花甲,步近古稀,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还会去那个梦中的绿色虎林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