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八项常规
1、德育为首:离开了德育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要坚决杜绝因智育至上、评价缺失而导致德育空位现象。各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学校万事育人为先。
2、小处着手:德育工作要体现“细、小、活、实”,杜绝“假、大、虚、空”。德育目标要体现时代特点,切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要从养成教育入手并注重循序渐进,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良好品质。
3、“导堵”结合: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及校园几不准,使学生明确什么不应该做,怎样才能做好。既使是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了,怎样才对,今后怎样去改正。
4、尊重交流:一个人在人格得不到尊重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育学生的前提首先是尊重学生,只有先尊重后施教并注重平等交流和感情沟通,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5、寓德于教: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6、合力协手:各校要挖掘社区、村屯德育潜能,发挥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注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力军作用,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
7、环境育人: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一切都是教育环境的德育工作新理念,强化德育动态、静态环境建设,抓好现有:“四jing”(敬、净、竞、静)、“四化”(绿化、香化、美化、净化)建设,强化广播、板报、活动等文化环境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教育。
8、关爱胜友:学生毕竟是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学会宽容,应该像关爱自己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去关爱学生,应该像理解自己一样去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情感与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关爱、理解、宽容带给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