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情缘》作者自序
(2025-03-17 21:22:43)
标签:
班主任东至二中悟到吴道吴振中 |
分类: 杂感 |
《中美情缘》作者自序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所以在人的世界里就会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生活。有顺其自然的生老病死,也有可歌可泣的悲欢离合。男女因缘相恋,因情婚约,因爱成家,缠缠绵绵,酸甜苦辣。人的一生,有的波澜壮阔,有的风平浪静,有的默默无闻,而我便是那渺小平凡普通的人。我不关注别人的轰轰烈烈,我只在乎自己的恋爱婚姻和家庭。
2024年暑假,我再读民国四大才女散文集,其中庐隐女士和李唯建先生的《云鸥情书选》让我深有感触。相恋的两人虽遥隔两地,却用书信频繁联系,信中没有特别的庸俗文字,但在朴素的语言中我却能领略到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信念,并对真爱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书信抒发的是真实情感,不能算是文学创作,但可以进行文学欣赏。许多名人都有过写情书的经历,如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两地书》,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爱眉小札》,以及胡适、梁实秋等学者写给爱人的信,无不表明这些大家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所具有的丰富情感。他们的文字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真。我虽不是名人,但我与他们一样,也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就我的生活而言,虽然普普通通,却也有值得记录的地方,于是我便萌发了要写《中美情缘》的念头。
《中美情缘》最初源于我为我老婆补写情书的承诺。情书还能补写么?迟来的爱不遗憾么?不,迟来的爱不但不遗憾,反而更有意味,更显珍贵。没有甜言蜜语的堆砌,也没有花言巧语的汇集,它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求爱信,而是我想把多年积压在心里的情感形成文字,以此来表达我对生活的感恩之情。生活中有了感恩的心,一切就会变得美好且富有诗意。年少轻狂的我,懵懵懂懂时也写过许多肉麻的短句和小诗,纯粹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和单相思,结果是羞红了少女感动了自己。我常常遗憾我没有给我的灵魂伴侣写过只言片语,是我对她的情不够热烈,还是我对她的爱不够真诚?亦或是我从来就没有对她动过真感情?婚前写情书,即便洋洋洒洒,总被质疑轻浮和浅薄,甚至被认为是虚伪和做作。当我年过半百时,再来回望我曾经的爱恋,感慨万千。我暗暗发誓,为了弥补那段没有形成文字的记忆,我要为我的爱人写满100封情书。
《中美情缘》如其说是情书,不如说是我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的集合体。书中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表达我对老婆的爱,说是情书,实际上就是我的心灵独白。这一封封不需要寄出的信件,无需邮票和邮戳,但同样具有纪念意义。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在这老年将至之时,我反思,我感怀,我珍惜。人生路上好风景,忙忙碌碌的人啊,你可曾静下心来欣赏过?罗丹说: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靠什么?靠眼睛的发现总是浮于表面,显得肤浅。我的视力渐渐模糊,所有表面的华丽我都看不见,但我却能用心挖掘生活中滴滴点点,发现嬉笑怒骂的婚姻中所蕴含的“爱意”,并在平凡的日子里领略“爱的真谛”。热恋中的爱,婚姻中的爱,家庭中的爱,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心里的体验也大相径庭,但其本质应该是一致的。什么是“爱”?爱就是尊重和理解,要求我们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做一个“有心的人”,要有担当和良知,要实实在在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有温度的人”。
《中美情缘》中的每一封信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只适合对恋爱婚姻家庭负责的人群阅读,书中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夫妻的相处之道和育儿经验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绝不是真理。如有分歧,实属正常;如有冒犯,必是无意;如有同感,皆大欢喜。最后,希望阅读此书的人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吴振中
2025年3月17日于舜城新区东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