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回访石城小学有感
(2024-02-15 21:12:02)
标签:
班主任东至二中吴振中悟到吴道 |
分类: 杂感 |
新年回访石城小学有感
吴振中
昨日嬉闹流连处,今朝破败枯草深。人去物非是何有?乡音依旧梦残存。
年前真的很冷,天寒地冻还有雨雪,是近几年少有的天气,但人们对过年的热情并未消减。返乡的无论如何都要及时回家,到家的无论如何都要准备年货。年是团圆,年是期盼,年是成长,年是欢聚一堂。恭贺新禧少不了要走亲访友,但这样的天气会增加出行的困难。也许是老天懂得人情世故,亦或是上苍被淳朴的民风所感染,到了三十除夕日,天就开始放晴,气温回升,阳光灿烂,真是龙年吉祥,天公作美懂恩情,又是一年好光景。
因为老婆要加班的缘故,我们到大年初三才有空闲的时间一起回乡下拜年。我的老家东至石城,原先是乡级政府,现在并入官港镇,撤销了行政单位,失去了曾有的繁华,但它依旧是我心中最美的故乡。我之前执教过的石城中学现在也并入了官港中学,其旧址经过整修和翻新,现在改为石城中心小学,那么原先的石城小学怎样了呢?
我95年毕业就分配到石城中学上班,算是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被动安排,不过在家附近上班也挺好的,至少没有陌生感。虽然我在石城中学执教将近10年,可我对石城小学的情感却是深藏心底的。老石城小学与石城中学背靠背,中间只隔一座小山坡,相距不远,相互独立。后来小学扩建,推平了部分山坡,新建了一座教学楼,这样中小学就挨得更近了。后来根据九年一贯制政策,两校共有一个法人代表,中学小学便是和和美美一家亲了。作为单身教师,分配之初,我和几个同事合住一间多余的学生寝室,后来又搬到一个老房子的客厅,住大通铺,最后又被安排到一间隔开的教室,算是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当时石城中学的条件艰苦,学生的住宿条件不必多言,老师的情况也不例外。当年轻的我们满腔热情地扑在教育教学上,便也不在乎如此的生活环境了。我们新分配的教师干劲十足,其乐融融,快活得很,看到学生们的成绩有所提升,我们也是踌躇满志,哪管住的舒服不舒服。后来同事结婚,我让出我的一间房,成人之美,更无怨言。但学校也考虑我的实际,便在石城小学为我谋了一间小房,单身的我并不介意,搬来搬去,我也习以为常,只要有栖身之地,上班远就远点又何妨?至少我精神上是充实的,我作如是想。
我搬到石城小学居住大概是在2000年暑假,从此我便和石城小学结缘,虽然我不在小学教书,但住在这里,便也成了“家里人”。其实之前我和小学教师们交流不多,但现在我已融入了他们和谐的环境中,他们对我很友好,我们相处的很和睦,有时还互相串门聊聊天,吹吹牛,聚聚餐,打打牌,苦中也有乐。小学比初中更热闹,学生们下课就蹦蹦跳跳,你追我赶,打打闹闹,十分的有趣,我的心情极好,感觉在这里自己更显年轻了。我在石城小学和老婆正式恋爱,看来在这小小的房间了留下了我不少的甜言蜜语呢,当然也得益于石城中小学老师们以及周边乡亲熟人的赞赏和恭维,让我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步步紧追。后来2001年国庆节,我要结婚,隔壁的同事也高风亮节,服从安排,为我腾出了一间,于是我便有了“结婚套房”,真是受宠若惊。我的婚房就在石城小学宿舍,我是在石城小学成家的,这么多年,我又怎能忘了它呢?
婚后,我在石城小学又呆了近5年。2002年6月我小孩子出生,年底开始出现非典疫情,我们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一年,生怕肺炎的传播对孩子造成影响。也许是石城小学的庇护,我们都相安无事,孩子健康成长,2005年9月开学之日,我小孩就吵着非要上学,可他4岁还不到呢。看来在学校成长的孩子受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较大,看到其他孩子上课快快乐乐,他也急不可待跃跃欲试了,以为学习是件很开心的事呢,殊不知一旦踏入学校的大门,便开启慢慢寒窗十几年的征程。当时小学就是从一年级开始,没有幼儿班的过渡,按理说这么小的孩子是不允许上学的,但石城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特别喜欢我的孩子,觉得很可爱,就破例让他坐在了教室里,于是我孩子就真正成了一名“小小学生”了。在老师和孩子们的鼓励下,我儿子在石城小学就正式接受了学校教育,为他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真的是感恩不已呢。在2005年六一儿童节上,我孩子和另外一个大点的孩子还表演合唱了一首儿歌“太阳当空照”,并留下珍贵的视频,值得珍藏。真的感谢石城小学给我孩子带来的欢乐时光,让我颇感欣慰。于当时而言,虽然我是一名教师,但生活条件也很一般,在小学居住的几年里,老婆还承包了一段时间的食堂,还因地制宜地卖过零食小货,晚上还卖炒面补贴家用。我也发挥我的优势,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暑假在石城小学办了三期的英语辅导班。我们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是生活很充实,日子总归是温馨的。老婆是贤惠的,也是勤快的,她基本上操持所有的家务,还在小学后面的荒坡上开垦几块菜地,真是过日子的人呢。也正是在石城小学的这段时间里,我一边教书,一边看书,为考研做准备,积极自我提升。在非典期间的放假时间里,我要么到小学的后山上静静看书,要么到小学教学楼上的空教室里刷题,2004年10月,我参加了全国教育硕士联考,以意想不到的高分被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报道时才知道,我的分数是当时进校的第一名,我的总分排名在全国的百分位是98.6,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也许这也得益于石城小学的风水吧。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在石城小学的时光总是难忘的。
大概是在2006年上半年,石城中学条件逐渐改善,在路边新建了一栋两层的宿舍楼,我有幸分到了一套,从此我便从石城小学的那个“小家”搬回到了中学的“新家”居住。不多久,我借调到海棠书院上班,老婆孩子和我一道过去,这个新家也就没住多长时间。2008年7月,县政府下发的人才引进政策,我通过面试考核,被正式调往东至三中,于是便从石城中学搬家,开启了在县城高中的教学生涯。我在乡下中学教书10余年,艰苦的岁月里,唯有在石城小学的日子令我记忆犹新,百感交集。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再去过石城小学,真是遗憾。期间我知道石城小学已搬迁至石城中学,但还有同事老师住在那儿吗?还有当年热闹的场景吗?我儿子当初上课的教室还在吗?我的那个“套房”怎样了呢?我常常在梦里回到当初那个温暖的“家”。
大年初三,我一家三口又到石城孩子的大舅家拜年,我也顺道看望了我的二姨娘。天气晴好,老婆提议到石城小学看看,我欣然同意。从二姨娘家出来,沿着大马路向上不远向左拐便是一条熟悉的小道了。这条小路是我们从小学出来最近的要道,我们来来回回往往返返不知走了多少遍,即便过去了20多年,现在过来,走在路上,依然是熟悉的感觉。记得路旁还有一户人家,女主人非常的和善厚道,我曾经因为辅导班的扩大租用她家的堂屋教学。今日路过,她家的们已上锁,不知是搬家了还是有事暂时出门了,不然我定要拜访一下,聊聊过往,追忆时光。说到对往事的记忆,我不得不佩服我的老婆,总觉得她的记忆力超群,有些事有些人我模糊不清没有了印象,甚至就忘得一干二净,但老婆却记得清清楚楚,基本上是脱口而出,有时在她的提醒下我才恍然大悟,往事一幕一幕开始浮出。沿着小路而上,不远就是尽头,那是一个山凹,最初的石城小学就建在那里,如今,这条上山凹的小路几乎看不见了,枯枝枯草早已隐藏了路线。乡间本来就有小路,只是长时间没有人走,也就没有了路。我们该怎么上去呢?我跟随老婆,由她探寻。我们中途右转,转到了一排平房的背面,这是为了新建小学教学楼而配套的一间平房。很明显,房子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了,因为曾经封死的后门已经敞开,我和老婆穿过破开的门框,走了进去,便“豁然开朗”,整个石城小学就展现在眼前了。但这“豁然开朗”的景象不是花红柳绿,而是一片萧条荒凉。这是曾经的那个石城小学吗?没有了欢声笑语,甚至连人影都不见了。新建的教学楼还在,但墙面的油漆脱落,蓝色中带有白点,斑驳的有些沧桑的感觉。主席台前的旗杆还矗立着,但只是光杆一根,国旗早已换走了。不过当年我小孩在旗杆下唱“太阳当空照”的场景立马就浮现在眼前,我也似乎听到了他的童音,感受到了热闹的童真童趣。教学楼旁边的一排教师宿舍已经不见了,只有些残垣断壁提醒着过往。这是人为的拆除还是自然的倒塌我不知晓,但我疑问亲爱的同事搬到哪去了呢?教学楼对面的一排平房虽然还在,但也成了危房,房顶都已坍塌,窗户的玻璃也基本破光。教学楼和两排平房围成的操场原先是最为热闹的广场,现在到处是枯草败叶,杂货垃圾堆随处可见,还好有几大捆电缆线躺在地上,不管有用无用,却能保持这操场最后的尊严,毕竟它还有一点点的利用价值。
再往教学楼后便是最先的老石城小学,我依稀记得四年级和五年级我是在这里读书的。按我现在的所见的是它后面的一排平房,原先是办公的房间,后来改为了教师宿舍,而中间的两间就是我的“婚房”我的“家”。本来后面是不开门的,我为了方便到中学上课,在后面开了一个门,于是后面就变成了前面,前门就变成了后门。现在我和老婆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门是开着的,我们踏进了房间,空空如也,里屋的角落里还堆放了好多的碎块薄膜,不知是干什么的。但半挂在门框上的一副黑白布画却能提醒这是我曾经的“安乐窝”。外间墙上的一幅玻璃画也还在,上面布满了灰尘,但还是依稀看得清是一幅虎啸山岗图。记得这幅画当时是学校发给我们老师的“福利”呢,我正好属虎,所以挂在家里以作留念。当时结婚的“套房”现在看来真是太小了,估计两间加起来都不到30 平米,没有厨房卫生间。我只好把外面的走廊私自隔间,姑且当做厨房和杂物间,小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我也很知足。从我的房间出来,对面是另外一排平房,最先是学生教室,后来也改成了教师宿舍。中间的一块空地便是所谓的操场了,曾是我们的休闲区,现如今也是杂草丛生,荒芜一片。记得中间有两棵小树,还有一口水井,夏季炎热时,我经常把啤酒用绳子拴着,放到井底冰镇,吃饭时拿上来喝上一口,真是舒爽。现在井口也完全被覆盖了,枯了吗?或许还有水,但我并没有过去探究。其实屋后还有几块菜园,是老婆开荒出来的,但无论如何现在是找不到过去的路了。还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吗?还能听到当当当的敲铃声吗?孩子哭喊着到处找妈妈的情景还能重现吗?亲爱的同事们,你们还好吗?
20多年好像瞬间就过去了,如今石城小学也没有了原来的面貌,而我们老师也各奔东西,有退休的,有外调的,有离职的,有改行的,人各有志,无论身在哪里,我们都有共同的回忆。石城小学被遗弃了,它孤独地瑟缩在山凹里,无人问津,但它却承载着我年轻的梦想,见证着我的成长,目睹我的幸福时光。我在这里恋爱结婚成家,考研圆了我的梦想,这里也是我儿子的童年天堂。再见了,石城小学,也许我不会再来了,但我会把你留在心上,并以笔记之,永生不忘。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在小学旁边居住几位的老乡,他们家也都改建成了别墅式的楼房,但他们还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他们很是客气地向我问好“吴老师,回来了,到家里坐坐”“吴老师,好久不见,来抽根烟”“吴老师,你还是当初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呢。”多么熟悉的乡音,多么亲切的家乡人。今日回访石城小学,我感慨颇多,不再多言,以诗概括:昨日嬉闹流连处,今朝破败枯草深。人去物非是何有?乡音依旧梦残存。
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