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寄语(130)(特别版:致家长)

(2022-10-31 20:50:32)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吴振中

东至三中

分类: 班主任寄语

班主任寄语(130)(特别版:致家长)

 

605班的家长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孩子的英语老师,也是班主任。三年来,也许你我是熟悉的陌生人,亦或是陌生的熟悉人,但因教育孩子的缘故,我们的心是一致的。你们望子成龙,盼女变凤,我也希望我的弟子学有所得,成才成功。今天,我作为班主任的身份,更是作为与你们有同样经历的家长身份,想和大家谈谈心,既分析问题,也分享经验,希望在矛盾中求得一点赞同。。

 

很高兴你们把孩子送到了三中,说明孩子在中考时相对优秀。我也很荣幸成为你们孩子的老师和班主任。我和我的团队老师们也是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你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培养对象,我们也没有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希望。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和你们一样,当年也是希望我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曾经有人成了“读书无用论”的牺牲品,但我们的下一代决不能重蹈覆辙,裹足不前。社会大力发展,科技快速进步,不读书,没技能,活在世上将寸步难行。大学是个平台,上不了这个平台,我们就会面临许多的就业压力,将来在机会面前就无能为力,于是谋生就更加艰难了。

 

教育是对人的培养,但培养人是极其复杂的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就目前的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而言,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而存在的。家庭教育是基础,良好的家风会直接导致孩子在学校里的积极态度。表率是最好的管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教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对孩子的影响的。不要以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更不能以为孩子到了学校,家长就可以高枕无忧,无所用心了。这是极其不负责的态度。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疏于管教,孩子性格就会张狂。娇生惯养的孩子大部分任性,抗压能力就很脆弱。有些父母心疼孩子读书难,学习累,对学校或老师提出了一些私人要求,孩子受了点委屈或挫折,又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老师理论,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有一些父母还放纵了孩子的不良习惯,直接导致孩子在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家庭教育若不配合学校教育,甚至干扰了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最终损害的是孩子的利益,你又如何指望着孩子积极健康地向上发展呢?我觉得和谐的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爱而不溺的家教风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若不能得而兼之,至少在表面上要尽力维持温馨友好的氛围。为了孩子,父母受点委屈我认为是值得的,而这也正是体现了父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毫无疑问,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鲁迅说“小时候不把孩子当人,长大了他也成不了人”,这说明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总听到有些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听话,就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多多管教和指导。我认为这是在推卸责任。你怎么就肯定你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呢?大量事实证明,在家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在学校也未必听老师的话。现在孩子精明的很,就算是畏惧老师的权威,嘴上保证如何如何,其实从心底还是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家是个乖宝宝,但到了学校仍然不好学。因为学习是要动脑的,要集中精力去思考,懒孩子一提学习头就疼,只要不提学习,他什么都好,甚至能把父母哄得团团转,开心得很呢。真正听话的孩子,在家在学校都一样,他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老师的善意提醒,他能用心感恩来自身边的关怀和鼓劲,他能静下心来钻研探究,课上认认真真,课后勤勤恳恳。所以说,同样在一个学校在一个班级,有同一个老师教学指导,却有不同的成绩和表现,根本原因还取决于学生个人。不是父母不管教,也不是老师不教导,实在是学生个人不想好啊!教育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态度不端正,家长和老师再怎么讲也没多大作用,于是我们在困惑中总是感叹: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一个学生若是从内心里积极要求上进,那么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关心下就会很快地发展和进步。外因只是辅助,内因才是主导。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只是“外因”,我们的作用都只是“促进”,而不是“决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孩子。所以,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管不了,就指望老师管,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需要耐心,更需要策略,最终还得看学生本人。

 

现在高三了,关键的一年,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越来越严重。一个学生若不主动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被同龄人赶超甚至挤掉那是迟早的事。我作为班主任见证着你们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也感受着他们的失望和痛苦。三年来,我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每一个学生(有私下的谈心,有个别的辅导,有集体的指教),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有些学生当然接受了我的循循善诱在奋发图强,但还有部分学生竟把我的善意提醒当做了啰嗦,左耳进,右耳出,表面上恭恭敬敬,背地里还是我行我素。有时我真的感觉一种“满腔的热情换来了一片冰冷”的茫然和困惑,无奈又失落。有些学生也有17,18岁了,可是看其表现真的很幼稚,一点也不懂事,更不通情达理。我知道这些学生的本质不坏,就是不爱学习。可在学校不学习怎么行?你的出路在哪里?强扭的瓜不甜,被逼的学习总是不会有大进步的,而且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叛逆。但我也相信这些孩子以后会有长大的一天,会逐渐醒悟并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老师的苦口婆心,但高三了,离高考越来越近,此时不搏待何时?错过了高考,后悔莫及呢!除了让人唏嘘和同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不是说我在管理上只有说教,没有惩罚。其实有些学生是有适当的打和骂的,但有些学生就是宁可受罚,也不愿学习,课后他“生龙活虎”,上课他“衰猴死蛇”。有人认为打骂是教育的无能,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打骂是教育的无奈和悲哀,是“恨铁不成钢”的出手,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暴口。打骂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家长,你觉得呢?你痛打过自己的孩子吗?你大骂过自己的孩子吗?他们在你们的打骂下变好了吗?难道打打骂骂更健康?有时只会加剧矛盾,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想唯有学生从心底内化,真正主动想学才有出路。但这需要时间,我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希望任性的孩子及早醒悟,积极主动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争取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高三备考模拟考试多,复习压力大,希望家长们要多多理解孩子的疲劳和辛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不要一看到成绩不好就责骂。谁也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得高分,万一哪次因为题目难,精神不佳心情不好等原因有所失误,我们的责骂不就更加让孩子难过和委屈吗?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差距,在反思中考虑得与失,然后鼓励孩子继续前行。读书,尽力就行,不要因不科学的评价和虚荣的攀比把自己的孩子逼入了绝境,打消了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我们的目标是高考,平时的考试只是过程,过程有起伏很正常,这是有生命有活力的象征。作为家长,我认为要庆幸孩子的优秀,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即使没有大的成就,小有幸福也是很知足的呢。但有一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是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作风和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帮助他及时纠正。对于他们的错误,既不能隐瞒,也不能纵容。孩子,哪怕是最调皮的孩子,首先也是你们的孩子,其次才是我的学生,你们要是不管,不闻不问,我们又如何教导呢?高考的复习很苦很累,父母在陪读的过程中要多有担当,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高三,学习重要,休息同样重要,因为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晚上父母要及时提醒孩子上床睡觉,杜绝熬夜现象,同时早上又要及时提醒孩子起床,不要迟到。特别是中午,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左右的睡眠,但下午上课不迟到也是底线。我认为孩子午休睡过了头,父母是有责任的。孩子累可以理解,为什么父母不能牺牲自己的一点时间及时提醒呢?迟到一旦成了习惯,懒惰也就紧随其后了。要是真的有事耽误,需要请假,也希望家长及时电话联系,这是规矩,否则叫我如何管理呢?孩子无故旷课和恶意迟到,家长最好亲自送到学校来,借此机会我们共同聊聊,看看如何是好。

 

我不是灵魂导师,更不是教育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即便教了28年的书,当了22年的班主任,也陪读儿子度过了高考,但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我也还时不时感到困惑。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有文化。但什么是文化呢?余秋雨说:化是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活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格梁晓声说: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你我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文化人,如是,社会就更加美好,家庭就更加和谐,精神就更加饱满,人生就更加丰富!                               

 

此致!

敬礼!

 

 

2022.1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