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玉系列--- 古为今用 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2008-06-08 21:43:59)
标签:

考古

古玩

收藏

齐家文化

新石器时期

分类: 收藏

    这几年收藏了不少齐家文化的白玉珠,经常会拿出它们仔细端详,发现有些呈白色透明状,有些呈淡黄色,有些成透明淡灰色。很惊叹古人为什么在没有打磨切割工具的年代,能制作出如此精美小巧的白玉珠,不仅打磨精细,钻孔规整,从大到小各种规格都有,小的甚至厚度还不到1mm,直径也不超过2mm。

    人类自古爱美,的确如此。在远古时期,古人就把这些东西拿来作装饰,有的佩戴在颈部,有的佩戴在手腕。或许在当时,配带这些玉珠是地位的象征,或许是部落的标志。

    我手里有一些这样的珠珠了,可是每次看到它们又忍不住要买。我把它们按照大小分开,大一点的穿成单串配上高古绿松石或者玉缀,做成项链或者手钏,配带起来非常古朴、大气。剩余一部分小的珠珠,穿一根项链显得太单薄了,怎么办啊,于是买来了和小玉珠差不多大的925纯银珠子,把它们搭配在一起,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今天画好了设计图,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完整了自己的设计。

 

 

图片:新石器时期人类制作陶罐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80108/20080108_14b237a071ad36c664e0qoUjDZ5RKtXV.jpg古为今用 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80108/20080108_8bf3c54b724a04744218dNIA9o9JIRys.jpg古为今用 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80108/20080108_e614871cff11b106da81VOg0LIlkXVIR.jpg古为今用 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

 

我的设计作品:齐家文化玉珠配925纯银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我的设计作品:齐家文化绿松石配搭高古绿松石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珠玉系列--- <wbr>古为今用 <wbr>齐家文化白玉珠项链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大约产生于距今4130±105年前[经碳-14测定结果],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1924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共发现遗址350多处。居民经营农业,种植等作物,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与大牲畜等。制陶业发达,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型器物。已出现冶铜业,有铜刀、锥、镜、指环等一类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住房多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屋内地面涂一层白灰面,光洁坚实。氏族公共墓地常位于居住区附近,流行长方形土坑墓,有单人葬,也有合葬,以陶器与猪下颌骨等为随葬品。出现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其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这表明当时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女子降至从属境地。反映出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打破了贫富均等的状态,人类有了贫富差别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高下之分,男人在社会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时候便出现了阶级和军事民主制。墓葬反映了齐家文化中这些社会生活状况。

  目前已发现的齐家文化墓葬共约八百多座。其中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其中男性为仰身直肢女性则位左,侧身、肢面向男性;在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的三人合葬墓里,男性仰身直肢位于中间,二女分列左右,屈附其旁。这些合葬墓表明齐家文化中的婚姻状况已由多偶婚制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裕的人家中过着一夫多妻制的生活,同时也说明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而女子却降至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

  齐家文化中还存在以人殉葬的习俗,殉葬者都是奴隶和部落战争中的受害者。殉葬这一恶俗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差别与阶级分化。墓葬中随葬品的多与少也显示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随葬器物,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达37件,玉石璧少的只有1件,多者83件。这种情况表明,首先齐家文化中以冶金业为主导的手工业在不断地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也说明社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将要崩溃,齐家文化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

齐家文化的命名

    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最早发现于古河州的太子寺,公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动的中心。据史载广河县在东晋十六国时设置大夏县,经历北魏、周、隋、唐,县址在今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广河古称太子寺。太子寺有着各种神奇美妙的传说。相传秦王嬴政太子扶苏曾监军驻此修了座寺院,后来民间称太子寺。清设太子寺城州判。广河县东有洮河水环绕,西有大夏河、广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公元1924年,考古工作者在洮河西岸的广河县齐家坪惊奇地发现了旧石器时期文化,并命名为“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玉器

    齐家文化玉器,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已伴随着齐家文化的发现而面世了。不过,比起对红山玉器、良渚玉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来,对齐家文化玉器的认识与重视,似与这发现的历史和它应有的地位还很不相衬。

    齐家文化具有产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条件。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为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得名。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
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后。此前,学术界公认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独具特征的陶器,二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还有一批独具特色的玉器,其内涵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美,令人折服。当为齐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齐家文化前面有丰富多彩、极富特色而历经一千多年发展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先民们的原始手工业不仅有制陶、木作、纺织和石器制造,而且生产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同时,还创造了陶祖(男性生殖器)、人形、动物形陶塑、陶制房屋模型和成组人物舞蹈绘画以及用墨笔书写的上百种符号等等。在马家窑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齐家文化,怎么不会比马家窑文化“更高、更强”呢!还因为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内外均有十分丰富的玉矿,古人说的“昆仑玉”,今天我们说祁连山玉等,就在这里。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下,齐家文化先民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玉器,便是很自然的了。

    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尤其甘、青境内,据了解,比起上述收藏的齐家玉来,近年还出土有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其器类在三十种以上。除了常见的品种之外,发现有许多新的品种。如礼器玉琮,除形制各异、大小不等的素面纹琮外,还有竹节纹琮、弦纹琮,更有在琮的一端、射孔之上装饰有或牛、或羊、或熊、或虎等浮雕纹饰的兽首或兽面纹琮、人面纹琮或琮形器。兵器有戈、矛、刀、钺、戚,个别的兵器上还嵌有一枚或几枚绿松石;装饰品有各种玉佩饰、坠饰、发箍等。更有值得我们惊讶的是,在收藏家和古玩店里先后见到数件圆雕玉人立像,性别有男有女,尺寸从十几厘米到超过半米高不等,古朴而生动,有的雕像在各器宫部位嵌有多颗绿松石。这类雕像或许是作为膜拜的对象而制作的。还有各种多孔形器,许多多孔形器雕成扁平的鸟形、兽面形或鸟兽变形图像。众所周知,这中间的许多珍贵品,目前都收藏于各地的古玩收藏家手中或古玩店里。

    齐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肃、青海本地的玉,还有
新疆和田玉。有人估计大约是7与3的比例,即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在齐家文化圈内的甘肃临夏----榆中境内的马寒山和酒泉等地,有墨绿色、艾青色、豆绿色玉材以及属蛇纹石鸳鸯玉和试金石类黑色石材。陇西的鸳鸯沟即出鸳鸯玉。齐家文化玉器中的工具类如斧、锛、凿等,便主要选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还直接选用接近石质或玉内含有较重石质的材料。但齐家文化玉器已有相当数量是由新疆和田玉制成。一般说来,礼器类的琮、璧、环、璜、钺、刀、璋等,都选择玉质滋润、色泽纯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和田玉的发现与运用当早于齐家文化,但大量用来制作礼器和部分工具,当始于齐家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中的天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