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原胶和二胶辨别方法

(2013-02-01 12:00: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方法修炼

(1)原胶是邮票厂出来天生的原胶全品相票,是高品质的标志。建议长期投资,有保养能力的收藏者持有。


(2)二胶是邮票泛黄以后,用药水洗去原来的背胶,二次上胶的,也就是翻新的票。
  
 (3) 二胶辨别:


一、二胶票的主要特征


要辨别二胶票,我认为首先应该先搞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才好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为什么邮票要进行二次刷胶呢?无非就是因为保管不当,邮票背胶受潮因此发黄或生霉点,影响美观,所以不得不把邮票背面的原胶层洗去,再重新刷上一层胶,这就是所说的“二胶”。可见,二胶票的制作一般有两个步骤,一个是“洗”,一个是“刷”,所以,它就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是下过水或用药水处理过,二是人为的再刷胶。

知道了二胶票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辨别了。


二、几种辨别二胶票的实用方法

在辨别之前,先澄清一个观点。有人认为,背黄的一定是原胶票不是二胶票,因为二胶票刷过胶了,其实想一下就知道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你原胶的保管不当会发黄,难不成二胶的就不会了吗?我学生时代买的一些邮票,前两天晚上验的时候发现有几套个别几张都是二胶票,但是背也又发黄了。所以,背黄不一定就不是二胶。现在很多二胶票水平之高,单纯简单的某种方法可能较难辨别,应综合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辨别。


(一)看背面刷胶是否均匀。只要胶薄厚是不均匀、不平整,明显的有一道一道的现象,一般就是二胶无疑。如果背胶有星星点点的闪光,那二胶的可能性也很大。一般来说,这类二胶票是属于较低水平的,现在也比较少见,有些人建议先看正面的油墨是否鲜亮润泽,因为二胶票基本都要先下水洗掉霉斑或用药水泡掉原胶黄斑,因此,肯定没有原胶的看过去鲜亮,但是说实在,有时你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因为票放久的关系还是下水的缘故。


(二)看齿孔处有没有明显的胶渍,齿口是否较硬。因为原胶的生产工序是先在造纸厂机器刷胶,再到印刷厂印刷打孔,齿孔周边是不会粘有胶水痕迹的,而二次涂胶时胶水会从齿孔溢出,因此只要发现齿孔处有明显的胶渍,几乎可以肯定是二胶无疑。此外,如果用齿孔在手背或手腕处划过感觉较硬和扎手,二胶的可能性极大。此类二胶票水平也较低,但是明显偏多,二胶票几乎齿孔都会偏硬一些。这个判断方法非常的实用。


(三)看邮票的柔韧性如何。二胶票的柔韧感和原胶票一般会有所区别。一种是手感比较僵有点硬,感觉很不自然,这主要是胶刷得太厚的关系(这种票齿口感觉很硬,结合第二个方法可以很容易判断);一种是给人的手感是特别软,缺少原胶邮票的柔韧感,这种情况是胶刷得太薄了(感觉目前这类的票明显居多,因为胶刷厚容易连带齿口过于锋利,二得太明显),但是如果是原胶票在压弯后松开手,几乎能很快恢复原状,此类的二胶票一般无力恢复原状。


(四)用40-60倍放大镜观察齿孔边缘。主要是看齿孔纤毛的形状如何,以及齿孔附近是否有轻微的胶渍残留(明显的肉眼就可以看得见了,主要看那些比较淡的)。


很多人认为,用放大镜主要是看齿孔纤毛是否有粘连,由于原胶是整版刷胶,撕开后的边纸纤维呈放射状,自然而不规则,二胶多数是单枚票刷的,因此齿边纸纤维多数有粘连,或者顺一个方向,毛茬会被胶水包裹上,感觉僵硬不自然。没错,单枚刷的话确实是这样,一般没有一根一根的毛絮纤维或者说毛茬,有的话也是一坨一坨的,但是现在很多二胶都是整版整版刷的,这样撕开后,齿边纸仍会有放射状。

总结一下,就是放大镜下,齿边纸的毛絮散开的发散性比较好的一般是原胶,二胶的单张刷的一般会结成团,整版刷的可能会发散,但明显不自然,而且齿边会有胶渍残留。所以,个人认为用放大镜观察应该更主要看胶渍,这个绝对是二胶票的要害!如果用放大镜观察齿孔周边裸露出来的纸质纤维丝发亮,且齿孔周围有胶渍,毫无疑问就是二胶票。
一般认为,用放大镜看齿孔是鉴别二胶票最准的方法,很多高手也是放在首。

 

如何辨别原胶和后胶如何辨别原胶和后胶

如何识别原胶与后胶

首贴------
        1. 先把票放在一块干净平整的纸板上,凭第一感觉先看票的正面 (有没有纤维放大现象);边纸 (有没有象下过水再凉干的现象,不象原胶票那么平整且有光泽---俗称 “抽巴”,大家可以用手中新发行的票的边纸在水中泡一下再凉干做一比较, 看边纸的变化);再看背胶 (有没有反光的现象)。然后让票在纸板上不要管它。
        2. 观察数分钟后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在干燥的环境中,原胶的就会自然向邮票图案方向拱起(特别注意是自然的拱起);只要不是自然的拱起就可能有问题。虽然现在二胶也有这种现象但很不自然。
        3. 看看邮票的齿孔处,这个必须借助30倍以上的放大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胶刷再好的二胶都是在原票的基础上刷的二次胶,只要懂得一点邮识的人都会知道,齿孔他是堵不住的,二次刷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胶渣留在原票的齿孔处。也就是说只要懂得邮票印刷的顺序就知道:邮票是先刷胶再在没有刷胶的一面印刷邮票图案,然后裁切全张,之后才打齿孔的。注意正常的一次成型的齿孔处只会有盲齿现象但不会留有任何胶渣,所以只要齿孔处有胶渣就可以马上判定为二胶。
        4. 再看票的背胶,只要胶薄厚是不均匀、不平整,明显的有一道一道的现象,就很可能是二胶。特别注意时间长的,放在邮册中的票保护不好有可能有脱胶现象,也就是一块发亮光一块不发亮光,只要有发亮光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原胶部分脱胶,这要另当别论。
        5.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将邮票用镊子拿起来,将有齿孔的一边在手背上来回滑动,只要发现有象锯齿割东西一样的感觉 (不是那么柔软的感觉) 就很有可能是二胶的。

 

 

二贴-----
       往往大多都喜欢向买家承诺自己的邮品是“全品、原胶”的,许多买家在购买邮品时也喜欢问卖家一句:“是全品原胶的吗?”但多少人能准确辨别“全品、原胶”的邮票呢?特别是一些初入门的集邮者,“全品”一般来说还好辨别一些,但要分辨是不是原胶恐怕会有一些难度,特别是“二胶”水平越来越高明的今天。本人在三十五年的集邮生涯中总结了一些辨认“二胶”的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指正。
先简单说说全品:
       全品的基本标准是:票面无污损、无折痕、背胶完好。总的来说给人的视觉印象就是一句话:“邮票票面干净、无破损。这里主要介绍怎样辨别原胶的方法。
        原胶邮票首先从视觉上看给人的印象是:胶层均匀,薄厚一致,胶面有光泽,一些老纪特因为年代久远背胶变黄这属于正常现象,即便这样依然能看到胶面特有的光泽。
        二胶邮票的大体特点是:首先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胶层薄厚不均,胶面发乌、发青、少光泽,二胶邮票因为都是经水洗过,所以手感也与原胶不同,二胶邮票给人的手感大体有两种类型:
        1 如果胶上的太薄,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软,缺少原胶邮票的柔韧感,原胶邮票在压弯后松开手,几乎能恢复原状,二胶邮票则无力恢复原状。
        2 如果胶上的过厚,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发“僵”、发“硬”,有种能折断的感觉。
原胶邮票的胶是在邮票印刷前就已经刷好,属于先刷胶后打孔。二胶邮票大多数是因为邮票脏或者发霉发黄而洗干净后再刷的胶,属于先打孔后刷胶。所以根据这一特点,许多二胶票可以从前面辨别,因为在上胶的时候胶水很容易从邮票的齿孔透到前面去,仔细观察邮票正面,特别是齿孔如果发现在齿孔的边缘有胶水的痕迹,那么此票必是二胶无疑,原胶票先刷胶再打孔,胶水绝对不会透到前面。不久前本人便是用此法在马甸成功分辨出一套梅兰芳的二胶邮票,当时那套二胶票用常规的方法几乎检验不出来,但经过本人的细心观察,发现一枚高值票的几个齿孔有胶水的痕迹,后经证实确实是二胶。
看版印。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检验雕刻版邮票,邮票都是流水线印刷,印好的邮票从机器下线后都自动叠放在一起,雕刻版邮票因为轮廓线油墨较厚,即便是经过烘干处理也无法完全干透,所以叠放在一起的邮票,上面邮票的背面则会印有下面邮票的墨迹,也就是邮迷们所说的“版印”。雕刻版邮票的版印基本都是邮票的轮廓线。由于邮票是精确度很高的印刷品,所以版印的位置几乎和正面的图案相吻合。也有和正面图案不吻合的版印,如果版印的形状和邮票图案相同,则说明也是真版印,这是因为在叠放邮票过程中挪动所造成的。
假的版印一是位置不对,再有就是不是邮票图案的轮廓,大多数就是随便抹了点油墨。
因为版印是印在背胶上的,所以带版印的邮票绝对是原胶的。这也是检验原胶“猴票”的重要方法!
辨别处理过的原胶。
        有的邮票由于黄的不太很,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恢复原来的亮白,大多数是用酒精棉球沾八四消毒液搽拭(八四消毒液有漂白的作用)。这样的邮票由于没有破坏原胶,所以不易辨认。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样的邮票大致有两个特点。
        1 仔细观察胶面,特别是在逆着光看的时候,感觉胶面光泽度不强,上面好象还有水搽拭过后所留下的划痕。这样的背胶很有可能是经八四处理过的。
        2 观察邮票背胶靠近齿孔的部分是不是明显比中间亮。如果对比很明显,很可能是由于檫拭不均匀的结果。

三贴-------
辨别背胶真伪的要领:
        一是瞧察胶层能否厚薄均匀,光荣正常。特别是背胶有水印图案或条纹图形的,要仔细瞧察辩认。
        二是注重瞧察齿孔。正常的邮票印刷过程是先刷胶后打孔。由于假造品是正在邮票打孔后补刷背胶的,胶水会渗进邮票齿孔,以致渗流到邮票外貌。假如发觉邮票的齿孔尖端被胶水包住了,没有撕断时形成的纸纤维露出,即可肯定是扯开后刷的胶。
一些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天气高温,空气湿润,只能刊行无背胶邮票。另外,一些歇息正在热带地区的集邮者,为了妥善保存邮品防御邮品发生粘连,往往将国外新邮票上的背胶整个洗失。这种邮票也会惹起其他集邮者的怀疑和误解,但该类票区别于无背胶的伪票。

 

四贴------
背胶的基本术语:
干性胶 动物胶 甜味胶
(干胶) 植物胶 原胶
不干性胶 化学胶 再胶
(不干胶) 压敏胶 伪胶
先印后胶 (感压胶) 去胶
后刷胶 原胶 洗胶
先胶后印 薄胶 背胶龟裂
先刷胶 厚胶 背胶变黄
有胶(邮票) 白胶 背胶熔融
无胶(邮票) 黄胶 背胶脱落
胶质 有色胶 胶上印
胶型 香味胶 图上胶

 

五贴-------
        关于邮票“二胶”鉴别,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多看多接触。就像鉴定一件古玩一样,看得越多,鉴定起来就相对简单。
        鉴定是否“二胶”首先要了解背胶,邮票背胶大致分为:动物胶、植物胶、化学合成胶、混合胶四大类。老纪特一般使用植物胶,就是俗称的糊精胶。糊精胶有一致命缺点,就是对于湿度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极易吸潮粘连、易碎胶。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PVA合成胶,胶质浅白,光亮度比糊精胶差。鉴定邮票是否“二胶”还需要了解每套邮票原胶的颜色以供参考。
        邮票背胶一般采用先刷胶,后印刷(所以有时会出现胶面印变体,在此不讨论)。二胶票多为手工涂刷,是后刷胶,因此胶面不均匀,邮票齿孔中常刷有胶,在放大镜下观察尤为明显。看齿孔和齿之间的断面,有挂胶痕迹则不必怀疑,肯定是二胶。更重要的是二次刷胶与原胶质感上的差别,票看多了就很容易区分了。

还可以看背胶颜色和厚薄,因为不同时期的票都不一样,JT早期票原胶一般不会很亮,而且比较厚一些。二胶多数看上去较薄,有的胶层薄厚不均,比较亮,而且是亮点,不是整张亮。
老纪特的原胶多数有自然淡淡的米黄色,也比较亮,很厚实的感觉,白胶的比较少。但据说近期有些老纪特的二胶也刷出了淡黄的感觉,所以这个还是实践为主,最好有相同的原胶票加以比较,比如你想买一套新的黄山,可以先买其中几枚低价盖销票,几块钱一枚的票,一般刷二胶的投入大于收益,因此通常二胶是很少见的。拿着原胶的票进行比较,通常便能发现问题。
一般同一套票中背胶的情况会比较统一,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典型的好比T69红楼梦,由于这套票分单双数两次跨年发行,因此背胶的情况也比较复杂,色差的存在是正常的。

 

六贴-------
转某位集邮人士的声明:
        特别声明:后胶或二胶的东西只能是无品级的东西,连上品也不能算;新全品的概念里根本没有后胶或二胶的位置,后胶或二胶做的再好,也只能是无品级的同义词。

 

七贴---------
        首先要弄清楚邮票中背胶的概念,以及原胶和二胶(又称后胶)指的是什么?背胶是指在邮票生产过程中,按照世界邮票生产推行的做法,在邮票背面所涂抹上的胶水。这种胶水主要为了方便邮票使用,当你身边没有胶水时候,只要把邮票背后打湿就能利用背胶进行粘贴。当然刷胶也起到保护邮票的作用,一般是在邮票背后刷胶,因此我们也称其为背胶。原胶是指邮票出厂时候所带的背胶,二胶(又称后胶)指的是邮票进入收藏领域后,被人为地重新刷的背胶。
怎么会出现刷二胶的现象呢。原来,早期的集邮领域中,插页集邮册未普及使用,集邮者对邮票保存是直接用胶水将其贴在本子上,后来又出现了用胶水纸贴在本子上。前者是无法保存原胶的,后者就是现在所称的原胶有贴。当插页集邮册慢慢普及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背胶的重要性和对其进行保护,于是有没有背胶成为对邮票品相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时候,一些人就开始对失去原胶的邮票刷上一层胶水冒充原胶,后来又出现将发霉的邮票洗过后在刷胶的,这些我们都通称为二胶。
二胶票和原胶票价格比在80%-90%,个别极端的可以到60%,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鉴别二胶票,成为广大集邮初学者的困惑。这里借鉴一些朋友的鉴别经验,结合个人的心得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经验只是针对普遍的情况来说,就算是北京邮票厂的背胶也有千百种,二胶的品种就更加千变万化,个别的情况只能在实践中体会。关于如何鉴别二胶的求助者很多,而解答的往往不成比例,实在并非知而不答,而是二胶的鉴别很大程度上要靠经验,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就象学开车一样,要有个熟练的过程,练习多了才有感觉,有时候甚至要交“学费”才能悟道。
        有以下几个办法鉴别二胶
        一,用40倍放大镜看齿边纸纤维有无粘连,这个可算是一针见血的办法,由于原胶是整版刷胶,撕开后的边纸纤维呈放射状,自然而不规则,二胶多数是单枚票刷的,因此齿边纸纤维多数有粘连,或者顺一个方向,毛茬会被胶水包裹上,感觉僵硬不自然。
        二,你说“没放大镜怎么办?”也有办法,用手摸,前提是把你的手洗干净了,还有你的手老茧不能太厚,最好是带个MM替你摸!轻轻摸摸齿孔边,原胶的票,齿孔边摸着比较柔顺,象MM的手,二胶的比较坚硬,感觉像锯一样剌手,这也是单枚刷胶的后果。
        三,看看正面齿孔边有没有遗漏的胶渍,由于邮票生产过程中,是先刷胶后打齿孔,因此绝对不会有背胶遗漏到正面的情况。如果你发现一枚邮票正面齿孔边有胶渍,那这个票十有八九是二胶。
        四,看背胶颜色和厚薄,这个就最需要经验了,因为不同时期票都不一样,JT早期票原胶一般不会很亮,而且比较厚一些。二胶多数看上去较薄,有的胶层薄厚不均,比较亮,而且是亮点,不是整张亮。老纪特的原胶多数有自然淡淡的米黄色,也比较亮,很厚实的感觉,白胶的比较少。但据说近期有些老纪特的二胶也刷出了淡黄的感觉,所以这个还是实践为主,最好有相同的原胶票加以比较,比如你想买一套新的黄山,可以先买其中几枚低价盖销票,这些票几块钱一枚,一般刷二胶的投入大于收益,因此通常二胶是很少见的。拿着原胶的票进行比较,通常便能发现问题。一般同一套票中背胶的情况会比较统一,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典型的好比T69红楼梦,由于这套票分单双数两次跨年发行,因此背胶的情况也比较复杂,色差的存在是正常的。
        五,邮票的质感,二胶票多数是下水洗过,所以手感也与原胶不同,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胶上的太薄,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软,缺少原胶邮票的柔韧感,原胶邮票在压弯后松开手,几乎能很快恢复原状,二胶邮票则无力恢复原状。一种是胶上的太厚,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发“僵”、发“硬”,有种能折断的感觉。
另外加句题外话,现在的原胶,不管我们怎么保存妥当,数十年以后都要黄了,那时候都洗掉或者刷上二胶,也许就没有区别了,所以大可不必闻“二胶”变色。集邮者收藏邮票,如果过分追求“绝品”,很容易走入误区。当然二胶和原胶的价差是实际存在的,卖家只要如实说明瑕疵所在,以质论价,买家还是应该认可其行为,而接受二胶与否那自然是你自己的选择了,毕竟是收藏,自己看着舒服那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