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劫》

(2012-07-31 16:02:53)
标签:

港台武侠拾遗

分类: 东写西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曾几何时,对纳兰性德这句词喜爱莫名。怀旧也是一种情愫,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哪怕再次重逢,已是面目全非,当初的美好还是历久弥新。年少时惯在旧书摊淘书,匆匆浏览过不少武侠,但大多是不成套的残本,有的随看随丢,有的却是念念不忘。此后经年,再度重逢,得睹全貌,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曾淘来一本署名司马义的《刀剑美女》上册,故事开篇悬念十足,落难母女逃入桃花林,被一老者收留。数年后小女孩常秀长大,重出江湖报仇雪恨。武林四大公子中的卓玉岚、纪无情被其美貌所惑,甘为所用,被牵扯进百花门、司马山庄的争斗。犹记常秀戏份并不多,可字里行间到处是她的影子,隐然是全书戏胆。当时感觉,这种三角人物设置,挺像独孤红的《紫凤钗》和闲梦楼主的《海棠夫人》,都是白衣秀士、粗豪壮汉和美貌女子。
  后来知道,这套书是托名卧龙生的伪作《桃花劫》,这个系列故事挺长,还有下部《桃花血令》和续集《桃红花花剑》。终于再次翻阅,已然做好准备,不敢奢求太多,毕竟时过境迁。看开篇文字,犹如老友重逢,记忆大致无误,此后的阅读,就是喜忧参半,欲舍难弃了。
  或许欣赏水平与阅历相辅相成,少年时能够忘情投入角色,完全置身故事情境,中年后却总是保持局外人的冷静,习惯用自己的认知推演故事,更多审视作品的不足,而很难被故事叙述所左右,也因此少了很多乐趣。阅读《桃花谷》系列就是如此,一边是延续阅读快感的期待,一边是不能自圆其说的缺憾。应该说,这部书构思不错、文笔颇佳,倘若耐心打磨,不失为一部佳作,可惜,越写结构越散乱、故事越拖沓,连人物设置也一改初衷。
  本来线索倒挺清晰的,若干年前,大司马为门客陷害,其夫人大难不死,组建百花门。其女常秀被仆人带走,投在桃花谷门下,而桃花谷主就是百花夫人的亲妹妹。当年告密者司马长风,盘踞司马山庄,以伪善面目称雄武林,暗中屠戮江湖。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常秀、百花夫人揭穿司马真面目,为亲人报仇,替江湖除害。在这样背景,再掺杂进常秀与武林四公子的儿女情长、恩怨纠葛,这不是个太难处理的题材。
  但是,或许作者最初构思并非如此,开篇诡谲布局竟与后续故事貌合神离,颇多难以自圆其说之处。比如,常秀因何要卓、纪二人对付百花门,百花门又为何操纵二人劫杀武林同道,缺乏合理解释。百花夫人、桃花谷主和常秀错综复杂的关系,交代得过于突兀,尤其之前百花夫人对卓玉岚的暧昧情感、大胆表白,令人颇为费解。还有,常秀在前半部虽似隐若现,但塑造得相当成功,神秘不乏亲切,但到后半部真的出场,虽不至于沦为平庸,但较之期待还是有些失望。
  作为男一号的卓玉岚,本是世家公子、翩翩少年,身陷常秀、百花门、司马山庄三方博弈,被天下武林所误,连累家门不幸。其在夹缝中求生存,对常秀的痴心不改,对武林正义的捍卫,倒可大做文章,也是本书浓墨重彩所在。可惜,与常秀的感情刻画功力不足,没有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循循渐进,失之简单,也使得阅读缺乏层次和节奏感。
  其他人物,纪无情身遭丧家之痛,又是情场败者,将其作为失心疯处理不是不行,但似乎应多给予些笔墨,写得再细致一些。司马骏,作为魔头之子,行助纣为虐之事,尚存一点赤子之心,前后刻画有些不一致,似乎写到最后才确定给其怎样的人物定位。以作者文笔功力以及某些构思来看,如果有耐心,完全有能力写得更好一些。可惜啊,对一些细节处理和配角刻画蜻蜓点水,对整体架构的前后脱节,最终只是勉强编了个故事而已。
  看过前两部,第三部看了开头,竟然看不下去了。也罢,暂且放下一放,待到他年兴起,再翻看也不迟。为生活奔波操劳之余,阅读时间有限,能慷慨分给此等难称佳作的作品,除了缘分二字,无他。回忆起,最难忘,还是最初阅读的那部分。如此填补旧书债,尝试重温旧梦,到底值或不值?答案自在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断肠刃》
后一篇:《杀手恩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