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情怨》
(2011-01-30 12:57:38)
标签:
杨润东 |
分类: 东写西读 |
那些过往的岁月,在眼前忽闪而过。
多少有些悲喜交加。
那一年,我应该是7岁还是8岁吧。
现在都很难想象,当时怎么能把这本书看下来?
看武侠也有二十年了,匆匆看过的武侠很多都印象很模糊了,居然对这本书还算记得比较详细。记得书中一幅窥浴插图;记得主人公叫杨土,色迷迷的不是个好人;记得小说的开头是小庄收徒,杨土受师门歧视,被关在一个潮湿的洞里偶然练就神功;记得杨土下山后窥欲后英雄救美;记得结尾杨土被女性欺骗,等等。
甚至,还记得二年级背诵乘法口诀的时候,我看第二本武侠《鹤惊昆仑》时,阅读很吃力,认为不如《大侠情怨》容易看懂。
不过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这本书的名字叫《大侠杨土》,后来在网上偶尔看到有提及六神通,才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原来叫做《大侠情怨》,作者叫做杨润东。
于是乎,对杨润东这个作家,查过一些资料。后来更是得益于孔网,购得他的部分作品。最大的幸事,居然买到一本全新的《大侠情怨》,重温初识武侠的那些感觉。
这几天又把《大侠情怨》重新看了遍。有人说,重温旧梦等于破坏旧梦。其实,也不尽然。把昔日感觉重温一遍,别有一番滋味,悲喜都有一些吧。或许,有些曾经已经无法面对,有些心情已成过去。但毕竟这是属于自己记忆长河的那块浮冰。
还是说说杨润东吧,早期大陆武侠作家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有,署名东方魂的《拼命小子》、《温柔小子》、《护花小子》三套,署名江上魂的《红楼剑》。其它还有《大侠情缘》、《血雨快剑惊天下》、《铁血风流怨》、《神功无名》、《十地神功》。有两部作品有待商榷:一是《天下第一剑》,主人公党剑秋,一方面杨润东自己提及的作品中有这本名子,还有此书被盗版为鬼谷子《绝世神剑》出版过,而杨润东的作品大部分被以鬼谷子署名盗版,推断是其作品;另一方面,这本书有港版《绝剑迷糊虫》,以前看过部分感觉风格比较传统,又不似杨的风格。一部是《赌命江湖》,注明是《鹿鼎记》续书,杨润东自己未提及。
杨润东的作品不仅在武侠迷圈内一直不乏关注,被誉为大陆武侠少数杰作之一,几乎每部作品在网上都有追捧,特别是“小子系列”,近期天涯论坛还有帖子将其许为“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家”;在出版界也不乏盗版,以鬼谷子署名的有《八仙怪功》《还原神功》《无名神功》等(即《小子系列》、《神》),以全庸署名的《天下第一剑》,以金唐署名的《狂龙屠魔》(即《铁》),以金康署名的《超味大霸主》(?)。
早期大陆武侠小说有三大倾向:第一,一味模仿港台风格,也是最受人诟病的,虽偶有佳作,但很难自成一派。这类小说是主流,如模仿古龙的周郎、模仿温瑞安的陈天下,当然不入流的作者更多。第二,与民间侠义小说融合,介于武侠和评书之间,虽有港台武侠影子,但更多继承侠义小说传统。这类小说虽不多,但大多值得一看。如冯家文《五凤朝阳刀》、残墨后期作品,等等。第三,独树一帜、具有原创性的例外。熊沐是一个,杨润东是一个。两人都是以散文化的笔触,写了一群奇怪的人物,表达一种奇怪的情愫,呵呵,就算是“奇文、奇人、奇情”好了。姑且不论作品质量如何,但确实自成一排、卓尔不群。
《大侠情怨》的杨土,绝对是个另类。按照通常的武侠小说逻辑,作为主人公的大侠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英俊外形、聪明智慧、侠肝义胆。可杨土,什么也没有,长得勉强算普通,有点蠢笨一直处于懵懂状态,见到女人就色迷迷的甚至还强奸未遂。放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这就一武林败类。但时过境迁,用今天经过黄易笔下寇仲、项少龙、韩柏等人物洗礼的眼光再去审视,倒是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小说的生命在于真实,不是简单还原模仿的真实,而是对人性、人生和历史的提炼。君不见在网络小说纵横的年代,主人公们不再是规规矩矩、经过漂白的“高大全”,为了满足自我欲望,他们会不停地去奋斗、去追逐。传统武侠小说中剑荡群魔、匡扶正义的模式,在个性飞扬、尊重欲望的今天就显得很老套。再看当年那些大侠们,好像带着镣铐跳舞,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评价武侠小说优劣的标准,自然而然有了些转变。除去文笔、架构等基本要素,原创性就显得弥足可贵。
坦白说,作为杨润东的处女作,《大侠情怨》的故事性不强甚至还略显稚嫩,杨土这个形象也不见得多成功。但是,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心态描述很有特点,体现出生命最初的原始懵懂状态。杨土的言行、思维,那么的自然,遵从本能意愿。看到美丽的女子就会动心,几乎是见一个爱一个,就想和她们亲近;有意思的是,和寻常美女爱英雄的模式不同,虽然杨土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因为长得普通,没有一个女的真心爱他。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徒有神功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没有苗人凤、令狐冲那么刻骨铭心,却多了一些普通人的感觉。《大侠情怨》的武功也很另类,六神通融自然于一体,已经超越了武功的境界,达到了动念合一的地步。这迥异于黄易作品中一系列悟道描写,倒与另一位大陆武侠作家沧浪客的“江湖道”系列中主角武功设置异曲同工。更为离谱的是,作为内功的“元神”居然也有自己的生命,yy至此,不得不佩服杨润东胡扯能力和超前意识(或许只是对还珠风格的借鉴模范)。小说有处值得玩味,杨土遇到前辈第一高手,结果当代第一高手很容易得就把过去那位摆平了;甚至是一些小角色,也对前辈高手瞧不眼里,认为长江后浪胜前浪。这就有别于一般武侠作品中,动不动争夺几百年前的武功秘籍,前辈高手随便出个都能呼风唤雨。也许,这就是所谓对权威的蔑视吧。还有,黑白两道,对杨土都有种排斥、畏惧的心理,杨土始终没有摆脱自己的自卑,始终没有摆脱孤独的影子,这可能是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很压抑的理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