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笛洋美术馆de Young Museum(赫尔佐格设计)

标签:
读书笔记杂谈 |
分类: 学习的生活 |
新笛洋美术馆de Young Museum(赫尔佐格设计)
-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7-25 11:22:31 进入考前交流论坛 建筑考试博客 - 【摘要:位于旧金山金门公园(Golden Gate Park)的新笛洋美术馆(de Young Museum)由获得2001年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瑞士建筑师搭档Herzog & de Meuron设计,2002年6月间破土动工,耗资2亿2百万美金,2005年8月间先把礼品店及咖啡厅对外开放,紧接着于2005年10月15日在展览空间举行开幕仪式。】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0).jpgYoung
位于旧金山金门公园(Golden Gate Park)的新笛洋美术馆(de Young
Museum)由获得2001年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瑞士建筑师搭档Herzog
& de
Meuron设计,2002年6月间破土动工,耗资2亿2百万美金,2005年8月间先把礼品店及咖啡厅对外开放,紧接着于2005年10月15日在展览空间举行开幕仪式。
新笛洋美术馆的收藏包含美国本土画作、装饰艺术及美洲、太平洋群岛、非洲等地的艺术品,建筑师在设计里将艺术、建筑与自然加以整合,新馆内的平面配置使得访客能够在同一场所看到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艺术展品,体验艺术间的关连性及其特别之处。
新笛洋美术馆占地约293000平方英尺(约27220平方米),面积约为原本基地上旧笛洋美术馆(建于1919年,1989年的Loma
Prieta大地震时毁损,2002年拆除)的三分之二,多出来的空间约莫1.5英亩(6070平方米)释放到金门公园与公园融合,使金门公园拥有更大的开放空间。
三层楼高的美术馆主体包含三落中庭,游客进到馆内步行于馆内与中庭之间,户外公园的景致与中庭的植栽融入室内,美术馆外墙一片片的透明玻璃使得金门公园内的游客不用进入美术馆当中也可以窥见馆内的展品,而从馆内也能够观见公园的绿意盎然,Jacques
Herzog说「我希望改善访客、建筑、艺术品与公园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如身体各部器官彼此纠缠在一起。」
新笛洋美术馆内设置了一座塔楼(Nancy B. & Jake L. Hamon Education
Tower)作为美术、展览相关人员及学校参访时的教育用途,堪称美国美术馆中最大的教育专用空间,新笛洋美术馆的教育部门在美国同质的机构中堪称首屈一指,曾经获得美国教育部颁奖予以肯定。
塔楼位于美术馆的西侧,高度有144英尺(约44米),外型有如一个庞大倒置的梯型,登上塔顶游客们会发现周遭的美景透过三百六十度无遮碍的玻璃窗尽收眼底,更棒的是,一般大众无须购买门票就可以来到塔楼的顶部,可说是美术馆与公众空间结合的一个良范。
新笛洋美术馆外墙以7200片铜板裹覆,这些铜板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孔洞,数量庞大的铜板外墙呈现与传统建筑立面截然不同的图案,光影变化宛如日光穿透树叶被筛过而映照的点点亮斑,宛如金门公园内每天会发生的自然景观,铜板将会渐渐地氧化,由亮转暗,最后会变成我们常见铜像上的深绿色,最终成为金门公园绿景的一部份。
Jacques Herzog与Pierre de Meuron两位建筑师表示,铜板的灵感来自于某次散步于附近的洋滩(Ocean
Beach)时所见到老旧的风车,木构加上铜饰的老风车历经岁月以颜色呈现其与大自然的磨合,因此两位建筑师才会使用因为氧化而不断改变颜色的铜板来演绎美术馆体与大自然、四季的关系,虽然不少人戏称这种充满孔洞的外墙为「起司研磨机」(很像台湾人会在厨房内用来刨萝卜丝的那一块板子),但建筑师对于建筑、材料及自然的用心着实令人赞赏。
为了展出新笛洋美术馆的多样馆藏,Herzog & de
Meuron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上下足功夫,试图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以展现馆内来自各地的艺术品,在专门为美洲、非洲、大洋洲艺术品而设计的展览空间中,艺术品陈列于此,没有任何视觉阻碍,人们能够从各个角度充分观察艺术品的瑰丽精巧,十七至十九世纪的美国本土画作、雕塑品及家具则摆放在跟长宽高比例优美的房间里,现代艺术品则陈列于自然光满溢的展览空间中,除此之外,美术馆内还有一级的储存收藏设施,让艺术品不至于受到湿度及温度、光线的伤害。
新笛洋美术馆请来Walter Hood负责地景的设计,包括公共花园、露台及儿童花园,外部环境在Walter
Hood的规划下,使得美术馆与金门公园不着痕迹地连接在一起,毁于大地震的旧笛洋美术馆仍旧以仍存的那些人面狮身雕刻、水池及百年棕榈树的型态保留于地景设计中,经过规划后的景观包含了许多土生土长及外来物种,就好像美术馆内展出的大量艺术品,呈现丰富的多样文化及层次。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40).jpgYoung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简介: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瑞士人,1950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Bale),Jacques
Herzog曾在苏黎士联合工业大学接受教育并在那里遇到了Pierre de Meuron.
他们共同于1978年在巴塞尔(Bale)建立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
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在伦敦、苏黎士、巴塞罗纳、旧金山和北京都有分支机构。在从事建筑领域的事业同时,Jacques
Herzog也在世界范围内被邀请做大会演讲和教授。
Jacques Herzog and Pierre de Meuron
排名于同时代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中。目前,他们有180位雇员分布于伦敦、北京、巴塞罗那、旧金山、慕尼黑和其它一些世界主要城市中。在
2001年,因为他们将一个旧的伦敦发电站改建为Tate Modern艺术馆,而荣幸地获得了Hyatt
Foundation颁发的最重要建筑奖——Pritzker
奖。他们目前主要的项目之一是在北京昵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馆,它是为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准备的。
雅克 ·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设计哲学: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在中国,因“鸟巢”而被人们熟知,尽管“鸟巢”遭到巨大的批评和争议,这个设计在他的心目中仍然有着令人惊异的位置。他认为,“鸟巢”的“遭遇”颇似当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多年后人们会看到意义所在。
建筑不应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刻意与谁区别。它是随性而成的,就像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也是自然的。
当然,由于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业主、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时间,我们喜欢为每一个项目作特定的设计。这时,建筑师应该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节约。比如我们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组委会办公楼中综合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最终将建筑的总投资控制在普通高层建筑造价范围内。
但也不要走进误区,只注意节能而忽视了形式,任何民族都爱美,没人喜欢丑陋的东西。形式对建筑师来说意味着机会,要给予重视。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艺术家协会的成员,该协会由30多人组成,有画家、雕塑家等,我还是柏林艺术家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是个世界性组织,建筑师福斯特、皮阿诺等均是该协会的成员,我们探讨如何用技术来表现艺术。
我的设计哲学是“基于知识的设计”(Knowledge based
design),这需要不断地学习,而研究便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这儿有些博士生是学物理出身,他们研究的东西我也不全懂,但我可以请其他专业的教授共同指导,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出了成果,而且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简介
由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在1978年成立的“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以其设计的著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场而闻名世界。这两位出生于巴塞尔的建筑师几乎以平行的方式生活着,在成立公司之前曾经一起在苏黎世的联邦工学院(ETH)读书。“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在巴塞尔、伦敦、慕尼黑和旧金山有几百名雇员。“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获得过无数的成功,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曾分享普利兹克建筑奖。3年前由他们设计的英国德特福(Deptford)的拉班舞蹈中心(Laban)获得了斯特林大奖,他们还获得了多次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颁发的“皇家金奖”(Royal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1).jpgYoung
周围环境很好,坐在那里喝喝咖啡应该是很好的享受吧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2).jpgYoung
从总图中可以看出来,博物馆是三个带状空间,中间穿插着室外空间。室内,上下两层主要空间的联系,左侧就是一个小庭院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3).jpgYoung
室外空间很安静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4).jpgYoung
标志性的塔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5).jpgYoung
登上塔后俯瞰de young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6).jpgYoung
其实表皮才是这个建筑的关键,凹凸的表皮、大小不一的圆孔,建筑从天到地完全被这种材质包裹,虽然从原理上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这种浑然天成的感受还是完全征服了我,实在是很喜欢这个房子。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7).jpgYoung
远看不规则的圆孔带来质感变化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8).jpgYoung
通道内的铜板被赋予了不同的肌理呵呵,这是来美国后认真看的第一个房子,很喜欢,还买了和房子一样材质制作的书签作为纪念。
http://www.atrain.cn/up_files/1(139).jpg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