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与中国

(2009-11-18 10:08:58)
标签:

印象

印度

宗教

文化

分类: 行走世间

对于印度,中国的旅行者通常怀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完全不喜欢,觉得那里又脏又乱又落后,恨不得赶快逃离;另外一种则是心爱有加,好像回到了心灵的故乡。跟中国相比,印度是精神的、宗教的、古老的、缓慢的、多样而杂乱的。

印度其实跟中国没有太多的相似,除了同样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印度很多元化,穆斯林、英国、蒙古人都侵占过印度,印度没有被改变,她吸收混杂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显得多姿多彩;中国比较单一,自古以来就是单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有各的好处。曾经觉得毛的时代对文化破坏很大,可是现在看又觉得如果没有毛打破各种禁忌、宗教的枷锁,今天中国的经济不会这么有活力,旧时代的中国所承受的压力和包袱实在太沉重了。一切自有因果。
 
印度彩色,中国单色;印度宗教,中国哲学;印度出世,中国入世;印度emotional(情绪化),中国reserved(含蓄)。
 
印度人敬神,敬物,敬人;中国人百无禁忌,什么都不敬了。印度人其实是神就拜,我指的是普通的印度教徒,并不区分基督教还是佛教的神。印度教的神话里,把佛祖说成是印度教的第九个神,一切都是从印度教里生发出来的。

印度教是非常古老的宗教。佛教只有两千年不到的历史,而印度教早到没有历史可以记载的时候。佛教因为没有为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比如婚礼、葬礼等创造仪式,而没有被广泛接受。印度教在印度就是生活方式,仪式感非常强,繁琐的要命,新车上路、生意开张、婚丧嫁娶,都要进行由婆罗门(印度的牧师阶层)主持的各种仪式,仪式里有火、水、土、木有关的程序。印度人不怕麻烦,他们恭敬,无比忠诚和虔诚。从现代的角度“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看,这些多么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会限制印度经济的发展。可印度人此生的目的与经济框架下的人不同。

印度之旅也是宗教之旅。佛教的回传是因为阿育王觉醒之后的努力,有一种耆那教到了极端,教徒要带口罩,免得伤了飞虫。锡克教的人盘头,不剪毛发,要保持所有自然的东西。只有印度有这种土壤能够衍生这些精神的东西。中国人一向比较实际。我们的发明创造都是实用的。
 
印度菜让我比较失望,素食比较多,烹饪方法多是煮过了头,无色、无味、无嗅。在2007年1月中旬、每6年一次的孔巴美腊节上,据说前后有8000万人到过,一个在沙滩上建筑的临时城市,恒河与雅姆娜(yamuna),还有萨拉瓦缇(Sarawati)三河交汇的地点,教徒洗礼的地方。8000万人的集会,居然没有卖吃的,只有甜食和非常简单的小吃,教区提供的食物我看都不能看,用桶装的白浆。相较之下,中国今天所有的活动都变成了吃的盛宴。中国人在吃上的确充满了热情、耐心和创造力,中国餐饮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Rania 的故事
后一篇:印度旅行建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