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降息突袭  股民如何应对

(2008-11-27 07:57:53)
标签:

股票

理财

百分比

主力控盘

分类: 领慧数据解盘

周三沪深两市不温不火,整日大盘小幅震荡,最终两市微幅翻红,沪指收出一个十字星。两市成交量更是创出进来的新低,这个市场观望情绪蔓延。

 

还是先看看周三的数据吧:

 

市场资金数据显示

资金流向: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167.9200亿

-78.8449亿

-5.2745亿

-391.6398亿

-198.0325亿

-348.4637亿

-130.1741亿

-108.1803亿

-133.4196亿

如果资金持续流入,说明市场资金认可目前点位区间,主动买入股票,股指有望启稳走强。

 

周三,日周月资金再次流出,资金面已经多日持续流出,短线上资金流出明显。

 

市场增仓股票数量: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日增仓百分比及数量

9.01%(137支)

13.93%(210支)

50.17%(757支)

周增仓百分比及数量

14.92%(227支)

24.75%(373支)

15.71%(237支)

月增仓百分比及数量

33.66%(512支)

34.97%(527支)

35.92%(542支)

如果增仓股票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投资者买入积极,后市有望走高。

 

周三,两市日增仓股票所占比例出现大幅反弹,市场逢低增仓意愿更加清晰。

 

市场人气数据显示

 

创周新高新低股票: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创新高百分比及数量

14.4%(219支)

5.11%(77支)

7.29%(110支)

创新低百分比及数量

38.92%(592支)

67.62%(1019支)

38.7%(584支)↓

创新高的股票越多,说明投资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股,对后市乐观;创新低的股票越多,说明投资者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卖股,对后市悲观。

 

周三,创周新高股票比例在连续两日减少的基础上有所回稳,但仍然较低,而创新低股票百分比再次回落。

 

市场信心指数: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百分比

83.6%

90.45%

93.9%

针对大众投资者,信心指数持续走强,便可加仓至于指数相对应的持仓比例。

 

周三市场信心指数再次攀升,信心依旧持续回暖。

 

活跃级别: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级别

活跃级

活跃级

活跃级

市场环境的综合判断, 揭示市场的参与级别。

 

到周三为止,市场活跃级别已经连续多日保持活跃级,虽然市场下跌但是依旧活跃。

 

主力数据显示

 

主力研究:

20081124

20081125

20081126

主力控盘股票百分比及数量

25.61%(389支)

23.42%(352支)

22.1%(333支)

无主力股票百分比及数量

25.87%(393支)

25.48%(383支)

25.68%(387支)

主力建仓股票百分比及数量

41.67%(633支)

40.45%(608支)

38.62%(582支)

主力减仓股票百分比及数量

6.85%(104支)

10.65%(160支)

13.6%(205支)

主力操作的综合统计,用来看清主力意图。

 

周三主力控盘股票百分比再次出现小幅回落,多日来几乎处于横盘状态。同时主力建仓股票比例也出现小幅回落,减仓股票比例却持续上升,幅度开始加大。当前环境下,主力出现分析,主力资金有退出迹象,继续留意后期数据。

 

 

从周三的数据来看,主力控盘和建仓股票比例开始微幅回调,但基本处于横盘状态。市场信心指数却再次提高,稳站90%以上。而让人担心的是,资金持续留出和主力减仓股票比例持续加大。主力之间的分歧已经很明显,建仓做多的意图已经减弱。

 

对于当前的走势和数据显示,还是以观望为主,等待主力选择突破方向。但是,周三晚间中央央行公布了降息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信息,对今日的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主力会否全面做多?只能等待数据的结果,后市还是要继续观察主力的动向,做好方向性判断,坚决跟主力操作。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以上观点仅供参考,请投资者分析以上数据得出个人观点,制定具体操作策略,欢迎发表评论,有疑问请于我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