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会馆的发展

(2008-05-30 18:43:21)
标签:

古代

会所

同乡会馆

杂谈

分类: 杂谈

    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会所的历史雏形,当时称作会馆、公所,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隆间。《辞海》的《会馆》条解释说:“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这是对会馆最全面而简要的解释。

    会馆分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前者为客居外地的同乡人提供聚会、联络和居住的处所;后者是商业、手工业行会会商和办事的处所。会馆大多建于首都、省会和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中国会馆的建筑形式大致同大型住宅相似,有些就是大型住宅改建而成的。为维系乡谊,多在正厅或专辟一室为祠堂,供奉乡贤。正厅为同乡聚会宴饮之处,其余房屋供同乡借居。有的大会馆设有学塾,供同乡子弟入学。清代北京的一些省级会馆规模很大,建有戏楼。如江西会馆、奉天会馆、四川会馆和现存的湖广会馆等。
  这种会馆与同乡会馆风格不同,但总体布置仍近似住宅建筑。馆内多供有这个行业的祖师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演戏酬神用的戏台,或独立建造,或建在大门背面上层。观众席设在正厅、厢楼或庭院中,有的还在庭院上空加建棚盖。为夸耀本行业的兴盛富裕,行业会馆多讲究装饰,常用繁复雕刻和金彩装饰。

会馆的发达是同科举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盛有着密切关系的。明清时代,实行开科取士的制度。考生先参加县府考试,再参加乡试。乡试每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因为在秋天,故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乡试的次年即丑、辰、未、戌年春天,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举行会试,称“春闱”,考中者称“贡士”。每次考试期间,数以千计的举子涌入京师,他们中不少人来京的路上省吃俭用,有的甚至被迫乞讨,到处受白眼和冷遇。追切企盼解决到京后的住宿问题,于是会馆便应运而生了,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有的就叫做“试馆”。这类试馆在所有会馆中数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清朝末期,科举制度废除,这类会馆的试馆功能丧失。但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仍有大批各地的中小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学生,借会馆以居住、集会,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互相照顾同乡利益,供祭祀乡贤或燕集,“敦亲睦之谊,叙桑辛之乐”,所以,近人徐珂说:“各省人士,侨寓京都,设馆舍以为联络乡谊之地,谓之‘会馆’,或省设一所,或府设一所,或县设一所,大都视各地京官之多寡贫富而建设之, 大小凡四百余所。”试馆经过这样的变革,后来就发展成同乡会性质的会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