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冈石窟话佛像——西北归来之四

(2019-11-22 10:05:30)
标签:

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佛祖释迦摩尼

高僧昙曜

石佛塑像

分类: 外出手记-旅游类
    石窟源于古印度。最初是僧人为隐世修行而挖的洞窟,后演变成宣扬佛教典义的石雕和壁画艺术。
    中国现有石窟不少,但唯有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虽也名声遐迩,但因未能独立“入遗”而难以与“中国三大石窟”比肩并列。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众人说法不一。有据可查的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奉迎印度高僧和佛经、佛像之事,有洛阳白马寺为证。自汉明帝始,历朝多有皇帝或皇室成员信奉佛教的,由此,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石窟艺术也应运而生。因佛教源于西域,所以国内早期的石窟多散落于古丝绸之路一带,这是合乎情理的。

    中国三大石窟都建于北魏时期,就开凿时间而言,莫高窟最早,其次云冈石窟,再次龙门石窟,这大概与北魏政治中心不断南迁有关。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趁“五胡乱华”之际建立北魏,称道武帝,定都盛乐(内蒙境内),十多年后,迁都大同。再过40年,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北方,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60年,僧人昙曜受文成帝拓拔睿之命,在大同西北郊的武周山营造云冈石窟。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于是有了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前后历时60多年。现有大小洞窟40多个,5万多个造像,大的高10多米,小的如鸡蛋,还有大量壁画,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宝库。
    据说当年昙曜受命开凿石像,他以北魏初期五位皇帝的相貌为佛祖的造像,人称“昙曜五窟”。五尊大佛高大伟岸,气度非凡,塑像既有印度佛像之遗风,又极具草原民族彪悍飘逸之神韵。也许唐代女皇受此启发,龙门石窟那尊有着“东方美神”之誉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造像。以佛像尊容留之于世,受子孙后代顶礼膜拜,此等伟业大概只有“千古一帝”的武则天才能办到。

    云冈石窟最引人瞩目的是编号为20窟的露天大佛,高约14米,据说是跟昙曜同时代的文成帝拓拔睿的造像。石像原在洞里,因窟顶和门廊坍塌,石像外露,成为露天大佛。大佛端坐千年,禅思入定,洞察世间,笑而不语。他的坐姿和笑容已成为云冈石窟的标志。

    佛即智慧、觉悟者;佛祖是大彻大悟之人,而非神灵;如果把佛当作神,那是迷信。传说佛祖生前反对偶像崇拜,供奉佛像是佛祖逝世几百年后的事。当初释迦舍弃王位,潜心求法,苦苦修行多年,终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但佛祖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觉悟而成佛,于是教导众人如何成佛。
    悟道成佛在于个人的修行,求佛之途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可是,如今有的寺庙成了敛财聚宝之地,烧高香以消灾祸,捐巨款以祈福祉,甚至用金钱名利当资本向佛祖诉愿……凡此种种,不胜尽诉。如此求佛问道,岂非南辕北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