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攀登黄毛尖——2018年重返千里岗之二

(2018-11-11 20:41:08)
标签:

重返千里岗

黄毛尖

沧海桑田

强盗坪

大麦源村

分类: 岁月如水,往事如烟

攀登黄毛尖——2018年重返千里岗之二

2018.11.07 长白渔翁 阅读 533流动

 

“重返千里岗,寻找当年足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千里岗的老知青。近十年,我们走遍了千里岗山山水水,唯独没有重上黄毛尖。今年,在范以功、吴增华等人的力促下,我们如愿以偿,于10月19日再次登上黄毛尖。

天下叫黄毛尖或黄茅尖的山很多,千里岗的黄毛尖在衢江、淳安交界处,“百度”和“高德”将其归入淳安地界,要键入“淳安黄毛尖”才能搜索到。大麦源就在黄毛尖脚下,站在村口可以看到巍巍的顶峰。顺着黄毛尖往东看,一条苍龙似的山岗横卧衢江、淳安之间,山岗的东头是强盗坪,当年我们经常奔波在这条山岗上。

黄毛尖高1388米,比水门尖(1452.6米)低。从地图上看,大麦源到黄毛尖的直线距离为1.1公里,西坞到黄毛尖也不过4.5公里。然而,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往往要相差几倍,有的甚至十多倍。你想,两点之间,高度越高,两条边线越长;边线越长,作为路来说,上下坡的“之”字越多,距离就越远。

如果从西坞步行到大麦源,再从大麦源开始登山,按照现在的身体状况,估计很多人一天内无法往返。幸好有车送我们到大麦源,还有两个当地村民披荆斩棘在前开路,为我们攀登提供了方便。为掌握登山进程,吴增华在手机上安装了海拔测量软件,我们爬一段坡,他报一个数据,一直到顶峰。

上午9:30从大麦源村口开始登山,10点多走出毛竹林进入半山腰的灌木林。这段路最艰难,陡峭的坡上没有路,杂树横生,藤蔓缠脚。带路的村民用柴刀砍出一条通道,我们抓住树根藤蔓,悬挂着身子奋力往上攀登。上了一段坡,歇口气,看准上面的树根,奋力抓住,又手脚并用往上攀登。整个过程如同不停地做着引体向上和蹬腿动作,没有一定手劲和脚劲的人是上不了这段陡坡的。

11点左右攀至大麦源岗顶,增华报海拔1330米,距黄毛尖顶峰不过垂直50米,但一个巨大的“之”形山脊横在我们面前。远处的黄毛尖顶薄雾缭绕,我问村民还有多远?村民颇有学问地说“大约1.5公里”。范以功担心赵春香吃不消,劝其留在原地等我们返回。貌似文弱的赵老师不愧为千里岗女中豪杰,鼓足勇气,紧随我们一路往黄毛尖而去。

山脊小路比陡坡好走,除荆棘挡道外,不需手脚并用奋力攀登。记得以前岗顶尽是蒿草,如今坳里背风处已成树林。我们穿行于山岗,茂密的林子遮掩了我们的身影。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不过五十年,黄毛尖变化如此之大,让人不胜感慨。

林中有矿泉水瓶和食品包装盒,可能是登山的驴友丢弃的。据村民说,为拍黄毛尖雪景,曾有驴友孤身夜宿在黄毛尖上。我曾欣赏过黄毛尖冰天雪地的照片,也见过黄毛尖到强盗坪“苍山如海”的图片;人的志向兴趣不同,世间的杰作也无奇不有。

12点左右我们一行16人登上黄毛尖顶。增华报海拔1392米,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出几米,不知是山在长高,还是数据有误?那天是阴天,视野不好,建德市与千岛湖都在云雾里,连强盗坪也忽隐忽现。只有山脚下的大麦源犹近在咫尺,停在村边的车辆历历在目。

山顶风劲,稍作停留便有寒意。12点半,我们原路返回。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半山腰的陡坡和山脚下的竹林便于我倒退而下,缓解了膝盖的刺痛。捷足者已先期到达,我们于14点回到大麦源村,历时4个半小时。人的一生有无数个“4个半小时”,但这“4个半小时”给我们留下了无法忘却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