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2018-10-18 23:43:48)
标签:

自由

价值

实践

分类: 读书

在《人的条件》中,阿伦特认为,自由是一种客观状态,而不是主观感受。奴隶在客观上是不自由的,虽然他可能有“主观自由”的感觉。一个不自由因而客观上不幸福的奴隶,很可能生活在非常幸福的幻觉中。一个懦夫可以在内心幻想“自由”,而要真正实践自由,却需要走进现实,鼓足勇气参与政治的。因此,阿伦特指出,在所有参与政治所需要的品质中间,最关键的还是勇气。勇气的本质在于,政治行动者甘冒生命的危险,撇开私人领域的得失,进入公共领域。在阿伦特看来:“过于珍惜生命而阻碍了自由”,是“奴性的准确标志”。

在《论黑暗时代的人性:思考莱辛》中,阿伦特再次强调,自由是积极投身于公共社会的“活动”的自由,即实践的自由,而不是内心的“自由”,这是自由的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定义。“活动的自由是行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正是在行动中,人才第一次经验到了在世界之中的自由。当人们被剥夺了公共空间时——它由人们一起行动构成,并充满了和历史相仿的事件与故事——他们就撤离到了思想的自由中。”

阿伦特说,回避公共社会的不自由,而退缩到心灵的“自由”,实际上是极权时代的病态——一种斯多葛学派的态度。“当我们听说这样一种从‘世界中的奴役’向‘思想的自由’的撤退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斯多葛派的方式,因为在历史上,它是最有影响的方式。”她又指出“斯多葛派所代表的与其说是一种从行动向思考的撤退,不如说是一种从世界躲进自我的逃离。”

人在没有行动自由的时代,或许只能退而求其次;但在有思想自由,而没有行动自由(前者不可取代,也不能等同于后者)的时代,连苦难都需要通过“内思”而加以遗忘,那么,思想的自由也就实际上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老庄哲学也类似于斯多葛派哲学,入世不成,遂躲避山林。譬如老子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元同。”意思是说,真正的智者是缄默不言的,而说出去就没有智慧了,所以要闭上嘴巴,把眼、鼻、耳都收拢起来,将思想尖锐的地方磨平,去除心中妄念,遮蔽外露光芒,打扮得跟普通人一样,才达到所谓“修道人”的目标。

可什么都不说不练,独善其身,闭门思过,这样的人,修养再好,得道再高,学问再深,有何用呢?入世维艰,故出世逍遥,享庄蝶之梦,图一己快乐,这样的人虽貌似自由自在,快活练达,可于世与人,无所补益的。老庄“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大有机会主义和老谋深算的嫌疑,因而是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和哲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软弱、投机与变节,和此不无关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