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汾西印象
汾西县文联编了一套《凤城走笔丛书》。因为这套书的首发式,我被邀请去了一趟汾西。原先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去,因为我曾在十几年前去过一次汾西县,当时也是因为参加一本书的研讨,但当时对汾西县的印象很不好。事隔多年,当时的印象已经模糊,许多细节也已淡然,惟一刻在脑海中的画面是:多处土焦炉冒着滚滚黑烟,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有张平的那本著名的《法撼汾西》的影响,更觉得这里是“穷山恶水”了。
http://s3/middle/52ea5ba0t941479160be2&690
架不住汾西文联退下来的老主席赵正雄热情如火,令人实在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于是决定去一趟。
汾西果然变化不小,天空的黑烟看不见了,空气好了许多。当地的朋友告诉我,汾西除了挖煤,没什么支柱产业,如今不让挖了,土焦炉子也被取缔了,空气是好了,但这里很穷,属国家级的贫困县。
县城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是高楼和商店,比起十几年前,显然要繁华许多。但从省城来的我们,就明显感觉街上人少。路两旁不时有水泥沙子堆放,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其实走的地方多了也就知道,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大工地,几乎到处如此。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 清代民居师家沟一瞥
http://s4/middle/52ea5ba0t75354048fdc3&690
早就听说汾西县城附近有个清代民居师家沟,今日终于有缘得见。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窑洞依山而建,布满了整座山坡,很有些气势和规模。虽然尚未完全开发出来,但原生态的东西看上去古老、神秘、幽静,更显魅力。那院中套院的布局,和那些门楼、走廊、过道上的各种精美的木雕、砖雕、石刻等文物古迹,都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http://s4/middle/52ea5ba0t94148b519843&690
据说,师家的人曾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有过密切交往,师家因而地位显赫一时,据说在清代曾有过“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http://s1/middle/52ea5ba0t94149aa433e0&690
看得出来,这座颇具特色的北方民居建筑,应是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可惜那天去师家沟的时候已近黄昏,还没看了几个院子天就黑了,令人遗憾。本来上午开完了首发式,下午没事可以早点去的,但因为那位豪爽热情的女宣传部长非要亲自陪同我们,而她当时又忙得走不开,所以去晚了。念她一片热忱,我们也就只好以留点念想下回再来自我安慰了。 http://s10/middle/52ea5ba0t941498cc5b09&690
三
风景如画姑射山
好在第二天上午,我们有机会在多位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上了风景如画的姑射山。
http://s9/middle/52ea5ba0t9414a1828678&690
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在汾西县城西面约30公里处,海拔1890.8米。这是一片尚未开发出来的原始森林。路极为难走,坐在车里感觉像是黄豆进了铁筛子,我们的身体不得不随着山路的凹凸不平而左右大幅度地摇来晃去。山路坡大弯急,再加上年久失修,汽车都被累得直喘粗气,让我真有些担心这些铁家伙们会不会累趴下了。
http://s16/middle/52ea5ba0t9414a69304ef&690
瞧,那辆小车就爬不上来了。
http://s3/middle/52ea5ba0t9414eabb6322&690
我和小刘同去了汾西,她是这套《凤城走笔》丛书的责编
好在我们坐的那辆越野车性能还不错,基本爬上了山顶。我们只下车走了一小段路就到达了老爷顶。
http://s3/middle/52ea5ba0t9414b7ea5eb2&690
http://s12/middle/52ea5ba0t9414c4108a4b&690
http://s1/middle/52ea5ba0t9414c42f0640&690
http://s10/middle/52ea5ba0t9414c45cc139&690
http://s6/middle/52ea5ba0t9414c47b42c5&690
http://s2/middle/52ea5ba0t9414c3f1f0b1&690
老爷顶显然正在开发修缮。
http://s16/middle/52ea5ba0t9414d43d4e6f&690
老爷顶上有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的道观建筑,另有一些佛家寺庙杂陈其中,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http://s16/middle/52ea5ba0t9414d3e1c43f&690
还有一座铜殿已毁于战火。现在矗立的铜殿是今人募捐重修的。我们到钟楼上好奇地撞响了那座大钟,发出嗡嗡的回音,赵正雄主席告诉我们,这钟声,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得到。
http://s7/middle/52ea5ba0t9414d4003716&690
http://s4/middle/52ea5ba0t9414d41eb663&690
同行的县文物旅游局的赵金彦局长告诉我们,姑射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是尧王夫人鹿仙女的诞生地,鹿仙女生得肤若冰雪,体态娇艳,她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为民除害。在仙洞沟附近黑龙潭中,有一条潜伏的黑龙,经常出来兴风作浪,还伤害鹿群。鹿仙女念及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决心制服黑龙。一天她来到黑龙潭边,向黑龙挑战,黑龙从潭中奋身腾跃而起,张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龙一指,黑龙一下子瘫软地陷在河滩上,向鹿仙女求饶,表示愿终身为仙女效劳。鹿仙女饶它不死,将它关押在黑龙洞里,变为自己的驾乘。
http://s10/middle/52ea5ba0t9414e1172389&690这是网上关于鹿仙女的坐骑的画
大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中讲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说得就是这个故事。 http://s2/middle/52ea5ba0t9414a910bf81&690
老爷顶的建筑周围,群山环抱,秋光如画,各种树叶有的红如烈火,有的黄似黄金,有的绿得滴翠,漫山遍野五色斑斓,犹如画家笔下一幅幅大写意,让人赏心悦目,感叹不虚此行。有这样的美景,路途再辛苦,这一趟也值了。http://s5/middle/52ea5ba0t9414fa7a4334&690
http://s8/middle/52ea5ba0t9414a8c45ef7&690
http://s7/middle/52ea5ba0t9414f12b3e36&690
http://s16/middle/52ea5ba0t9414fa4c883f&690
赵金彦局长告诉我们,他每年的春节都要亲自上山来慰问这里的值班人员。这让我们惊讶和担心,现在天气好路都这么难走,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开车上山多危险啊!他说,开一段走一段呗。他说不只春节,每年的八月十五,另有几次庙会,他都会上来的。车上不来,步行也要上来。我们不禁钦佩起他的敬业。
四
在汾西,有这样一批文人“官”
陪同我们来姑射山的,是汾西县的几位作家。汾西虽然是个穷县,但文学爱好者不少,单是省级作家协会会员就有八九个,地区和县一级的作协会员就更多了。
http://s6/middle/52ea5ba0t94158b362ad5&690
我忽然发现,这些作家大都是汾西县的“官”,你看,单是今天来的这几位就有教育局长、文物旅游局长、环保局长、宣传部长、县文明办主任等等职务。他们既是领导,又是作家,有的还兼着作家协会的主席、秘书长、理事等职。他们多数都有数量不等的创作成果。他们中间,无论是写诗的、写小说的、写散文的,都不是那种为附庸风雅才偶尔写作的,他们坚持业余写作多年,很勤奋,作品大多有一定水准。与他们聊起来,发现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发自内心,很有追求,这真让我感动。
http://s10/middle/52ea5ba0t75354ddd6be9&690
在山上吃斋饭。绿色环保的南瓜和胡萝卜好香啊。
我还有一个发现:汾西县的官员们上上下下关系都非常融洽和谐,工作起来配合默契,心情愉快。从他们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他们平时关系很密切,业余时间也常在一起。当谈到已退休的老文联主席赵正雄时,几人竟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为汾西县文联培养了不少人,说自己是他的徒弟,要不是他的督促,他们在工作之余也许不会写出这么多的文学作品。
http://s1/middle/52ea5ba0t94151f104830&690
汾西县老文联主席赵正雄老师
这又一次让我对赵正雄老师心生敬意。这位六十多岁的文联老主席,靠着多年来的努力,和一种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培养起一批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使汾西这个物质上的穷困竟然和精神上的“富有”结缘。我想起了太原师范学院的傅书华教授曾说过,文学的繁荣其实是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的。一花独放不是春,再壮的一棵树离开了森林也是很难成气候的,所谓“独木不成林”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汾西县的文学“生态”还真是难得。
还有一点让我惊异和好奇的是,这些热爱舞文弄墨的作家们,何以能被官员赏识,大多成了汾西县“挑大梁”的中层干部?我不禁联想到现任的县委书记邓彩彪,他是山西大学79级中文系毕业的。算起来,还是我的校友和师弟呢。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我相邻而坐,当听说我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77级时,便热情地称我为“师姐”。我曾在饭桌上亲眼看到这位中文系毕业的县委书记,对其中一位部长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小说中的瑕疵,并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这让我既好奇又感动。有这样的文学内行当一把手,汾西县的文学爱好者们真是有福了。
http://s11/middle/52ea5ba0t9415326ed58a&690
赵正雄老师曾几次对我说,现在这一届领导班子是汾西县历年来最好的,对文学事业特别支持。看得出,老主席的话发自内心。也许这正是汾西县为什么能有一批热爱文学的作家当了部长的原因?我不敢断言。但这批既是领导又是作家的人们,他们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令我这个局外人快乐和羡慕。也许是见惯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虚于委蛇、客套应酬的那一套,和这些在酒桌上心无城府地谈文学、赠作品的人们在一起,精神上感到特别放松。
五 关于文人当官
http://s15/middle/52ea5ba0t9415329c9fee&690
文人作家当官到底好不好?
前几年,在作家张平当了副省长那段时间,关于文人当官的议论就很热闹了一阵子。
网上有个叫倪洋军的人这样说道:
“当官和当作家是不大容易合二为一的。当官,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当作家,也不好再当官。因为,当官需要很坚韧的神经,当作家则需要敏感的心灵;当官要热闹,当作家要清静;当官得会大会小,性格圆融,当作家必得有硬骨头,还得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当官必须识时务,懂得马屁学、厚黑学,当作家最愤世嫉俗,爱钻死理。兼收并蓄者,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因为,当官是一件风光的事,更是一件费心思的事。当了官,心就安静不下来了;作家也是一件费心思的事,却需要有一个从外部到内部都必得极清静的环境。所以,两者是决不会兼容的。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像李白、杜甫、苏轼等很多文人进入官场后,经常被贬到千里之外,没什么前途。当然,时代进步了,人变聪明了,包括当今的作家和文人,他们当了主席、分主席,乃至市长、省长等,也不乏左右逢源,文道官场都很得心应手之人存在。更有一些作家、文人一当官就学会拍马屁,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对于官场上下级怎么捧臭脚,他们无师自通。而且做的是滴水不漏,严丝合缝,堪称一绝,不过倒可惜了那文笔和一肚子学问。”
http://s16/middle/52ea5ba0t941562ecd24f&690
其实我是不赞成这种说法的。还是另一个叫柳萌的人说得好:
“对文学真正有兴趣的官员,把业余时间都放在写作上,歪门邪道的事情就想得少。”
“既然跟文字结上缘,首先在做人做事上,自己都要有所约束,读者才会对你信服,你写出的文字才受人尊重。”
“对于官员作家来说,关键是当了官有了权,不要忘记作家的社会责任,放弃作家应该有的尊严,跟其他有的官员一样去腐败。毕竟文学还有着净化社会风气的功能,毕竟在道德方面读者对作家还有期许。何况不当官的作家是绝对的多数,有社会责任心的作家是绝对的多数,让成千上万的同道给你陪绑挨骂,文学还怎么面对社会、历史和读者?!作家官员千万要自爱和自重。如果实在约束不住贪欲,就索性放弃作家头衔,找个有财路的地方去混吧。” http://s8/middle/52ea5ba0t94153f0dad37&690
乐黛云教授曾在北大鲁迅论坛上作过一个题为《面对重构人类精神世界的重任》的报告。报告中这样说道,我“坚信文学不只是可有可无的个人消遣品,不只是逃避个人忧患的避难所,不只是驰骋个人想象的跑马场,更不只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对重构人类精神世界,再造人类精神文明,对塑造人类未来,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承担者,特别是对于我们选择了‘文学’作为终身职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说得多好啊。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人文关怀,缺少民本思想。如果能有更多有操守、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人文精神的作家能当官,我觉得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眼下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用人的机制和体制,当然还只能寄希望于清官。而文人作家,毕竟是有道德底线的人,可能离清官的距离会更近些。
http://s14/middle/52ea5ba0t9415656db8cd&690
这就是我在汾西的短短两三天所思考的。也许这种想法真的是幼稚可笑的,就像有位朋友对我的评价,说我这个人“单纯”。我知道,这是好听的说法,换句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头脑简单,书生气十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珍尔 2010年11月3日凌晨草于并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