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宫的美丽传说

标签:
旅游平安宫袁仙姑骊山圣母、望风亭老县镇 |
http://s5/middle/52e88edaxc96206401f34&690
平安宫位于平利县老县镇金盆山的峰顶上,南边归汉滨区管辖,北面归平利县管辖,是一脚踏两县的地方。平安宫是平利最早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每月的初一十五,总是游人如织,香火十分旺盛,且常有四川、湖北、重庆、广西等外省游客慕名而来。平安宫不仅自然景观令人心驰神往,而且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
平安宫的历史非常久远,始建于汉光武帝年间。据传,山南贫民姚期马武在此占山为王,除暴安良,杀富济贫,威镇一方。时有王莽叛乱追杀刘秀于山前,姚期马武奋勇救驾,方解刘秀之困。刘感念二人救驾有功,便封姚马为将。二人之后又受骊山圣母点化,采取“明攻牛蹄岭,暗袭金州城”之计,因此而一举夺取金州,姚马二将乘胜追击,终于将叛乱平息,姚马二人也因此成为一代名将。为感念骊山圣母点化之恩,就在金盆山顶建造了庙宇,因这里恰巧位于平利与安康交界处,于是就取了平安宫这名儿,平安平安,平平安安,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平安宫正殿前方约100米处的一个峰尖上是近年新修建的望风亭。站在望风亭鸟瞰山川,你会油然而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会见到车厢峡两岸,奇峰林立,层峦叠翠,雄鹰在半空盘旋,云雾在山间缭绕,公路上的车辆甲壳虫似地往来穿梭,公路两边的房屋也变得只有烟盒一般大小了。http://s1/middle/52e88edaxc962081b7550&690
从望风亭下来,上完77级水泥台阶,便来到平安宫的正殿。正殿里面供奉的首位神仙便是骊山圣母,此外还供有送子观音、地母药王、袁仙姑等诸神塑像。
说到袁仙姑,也有一个美丽传说——
清光绪年间,袁仙姑出生于距平安宫仅两里多路的广沟村,因家境贫寒,被人收为童养媳。小姑娘聪明贤慧,从小便跟着公爹学医,为人治病,深受乡邻爱戴。因受婆婆的虐待,加上病魔,14岁便离开人世。她死后,那些经她治过病的人便经常到坟前祭拜。一日,祭拜的人群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位操外地口音的陌生人。经一番询问,那人便道出了原委。原来这位陌生男子家住四川云阳,三代单传,仅有一子,却患不治之症,求医无数却不得治。一日,门前忽然走来一位披素袍骑红马的姑娘,于堂前下马后,手占几样草药让公子煎服。公子服后,果见奇效。如此三日,公子病愈。主人欲重金酬谢,然而姑娘却分文不取。后在主人再三求告之下,姑娘才道出姓氏及住址,说自己是陕西骊山圣母弟子,姓袁,住平安宫下面的广沟村。于是,这家主人在姑娘离开后,便不远千里寻访到这里,在平安宫祭拜了骊山圣母之后,又来到广沟村姑娘的家里,方知姑娘已逝。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姑娘已被骊山圣母点化成仙了。此后,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向袁仙姑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笔者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到平安宫游览。一次,我骑着车在前往平安宫的途中,遇一年约6旬的老婆婆,正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行走着。我问:老人家,你是从哪里来呀,为什么不坐车呢?老人家告诉我,她是从洛河一路走来的,已经走了两天了。她说她有个儿子,在床上瘫痪了十几年。后来偶然听人说老县平安宫的袁仙姑非常灵验,让她给儿子许个愿试试。她当时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真的灵验,就在自已家里摆了香案,向着平安宫的方向烧了香,许了愿。结果,半年后她的儿子竟真的奇迹般地能够下床走路了。她说,她今天是来给袁仙姑还愿的,为了表示她的虔诚,她不坐车,还愿后回家她也要一步一步地走回去。
老人家的故事其实更像是一个传说,它让我非常感动,同时也让我感到惊奇。这世上难道真有如此美好而又奇异的事情?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老人家,祝福她的儿子恢复健康。
平安宫正殿南边约50米的一个小山梁上还新建了一座钟亭。亭子中央悬挂一巨大的金黄色铜钟,曰:平安钟。游客们往往在临走的时候会来到钟亭里,在心里默默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再轻轻地撞响平安钟,悠扬的钟声以及平安宫美丽的传说将伴随着你对生活的美好祈愿缓缓地走进你的记忆。http://s6/middle/52e88edaxc9620985003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