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回故乡

(2012-06-18 20:33:37)
标签:

蒋殊

黄河

山西文学

都市

故乡

文化

分类: 阳光下的蜀葵

一个梦,把冬冬吓醒,再难入眠。

妈说冷,爸端着一碗小米稀饭说吃完给你买棉花去。

到底怎么了?

叫醒妻儿:今天我们回老家。

谁都惊,包括他自己。然而此刻只有回家,才能解了这个梦,才能放下悬着的一颗心。

四个小时车程,冬冬开得略有些疲倦,爹妈还是如期出现在眼前。

好好的。那两个圆圆的坟头,还像两年前一样安静在乡土里。变了的唯有周遭多出一些杂草,然而碧绿。

愣神的当儿,一位村人挑着谷子走过来:冬冬回来了?

回来了。冬冬一家赶紧让路。邻人也顾不得停歇,颤颤的一挑饱满谷穗擦身而过。冬冬从车里拿出铲子,三人边锄草,边与爹妈叨叨。别后的一切,冬冬一一说给爹妈听,包括工作,包括孩子学业,包括三口人跑了一趟深圳。坟边的土依旧厚实,温润,头顶是一如既往的暖阳。妈妈怎么会觉得冷?

或许,是想他们了?

冬冬承认,近年回来看望爹妈,越来越少了。由于信仰,家族没有祭坟的习惯,所以从来就没有清明上坟一事。以往每年至少回来一次,是因为家乡还有姑姑、表叔。回来,大都是看望活着的亲人。因为回来,所以总要去爹妈坟头收拾一下丛生的杂草,坐下来发一阵呆,看看来来往往的农人,和那些忙碌的土地。

随着姑姑与表叔的先后离去,冬冬似乎没了回来的理由。村子是这样的亲切,蕴含着儿时满满当当的记忆,还有爹妈在世的点滴时光。无奈的是,突然就没了归宿感。乡人是友善的,每个见面的人,脸上都是亲切的笑,嘴里都是暖心的话,然而真真切切,内心就有了外乡人的感觉,却之不去。

亲人。冬冬一瞬间涌上一种别样滋味,亲人就是家,家就是亲人。没了亲人,家就只剩了一个字,再没了屋檐下的随心,炕头上的暖意。

寻不回来了。

坐在秋风里,陪着爹妈。一上午的劳作,爹妈的坟头崭新如昨。冬冬与以往每次一样用相机存下,以备离开后翻看。

接近正午的秋风很是温暖。周围,一家家地里不同程度忙乱着。有些近的就看到他们,远远吼过来:冬冬回来了?

回来了。一上午也说了不少话,大多是这一句。问的,答的都尽了义务。冬冬想起从前,姑姑活着的时候,一见面就是没完没了的家常,没头没尾的打问。外面说不够,拉回家里继续说。表叔也是,虽然加了“表”字,骨子里却认定是亲亲的亲人,东拉西扯着永远断不开的话题。如果姑姑恰好不在,表叔便早早备下饭菜。即使遇了表叔不在家,冬冬也会主动坐在院子里等他。从地里回来的表叔看到冬冬,一定会埋怨:怎不早打个电话?什么菜也没备。冬冬便答:就喝和子饭。

厨房,边唠家常边做饭,亲情很快在火里融化。

而此刻,于这个村,冬冬竟觉得一家三口像被风吹来的落叶。午饭时间到了,一个个农人都收拾工具往家走。冬冬其实挺想进村,寻一些如烟往事。然而此刻已是正午,家家都在做饭吃饭,自己像一个不速之客一般闯进去,会不会有些尴尬?不,他的这种身份,还不如一般不速之客。不相识的人进村,顶多被问一句:找谁的?干什么?随便走进正在吃饭的哪一家,主人要么自顾自吃着饭随便应付两句了事,要么递一碗过去问一声吃不?吃与不吃,都是轻描淡写的过眼烟云。他不同。走进谁家,都会热情地留他吃饭,或许还会隆重收拾起锅灶重来。然而他该走进谁家?谁家都是一样的乡亲,谁家也没到可以随意吃饭的地步。他甚至能够想到,进门的一瞬,对方一定会略显吃惊,一定会先在心里琢磨为什么他来了,一定会先客气一番然后让座倒水,继而疑惑地问他有没有吃饭,进而客气地要他留下。这期间,家中一定还有对他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他们会忍不住与谁窃窃私语。他知道,因他闯入营造出的气氛一定有些不随意,这种客气与热情背后一定充斥着无缘由的尴尬。等到他吃过离开,对方一家一定会就此展开一番议论,会有人同情他连吃饭地方都没了,会有人由此而翻出他们家好的坏的一些旧事随意晾晒,会有人猜想他还会不会再回来,甚至会有人闻讯上门来细问在此吃饭的因由。这些都是他可以想到的,却是最不愿被引起的。

寻一个人家,坐下来吃一餐饭,聊聊往事,如此难。

冬冬此刻忽然怀念起死去的亲人来,爹妈,姑姑,表叔。想到这里,泪水就有些止不住,哗哗在秋风里淌,一滴滴流进新翻的坟头。邻人们远远走过,看不到冬冬的表情。有些人犹豫着停下来,但短暂一阵后还是离开了。或许有略熟识的会突然想到,冬冬回来,没地方吃饭了。然而他们想的一瞬,心中会升起另一个疑团,那就是冬冬没理由去到他的家,冬冬或许有更近的人家要去,他们,还是不要虚假客气了罢。

每个瞬间升起此想法的人,都被更合理的理由一一打消。冬冬与妻儿,也只能继续在坟头吹着秋风。其实收拾完,就可以离开了。然而冬冬心有不甘,这么大老远回来,就这样在坟头呆一阵?不到别处转转?不到村里看看?然而这个尴尬的时刻乱了他的心。

这也是回来之前没想到的。

村里有小饭店,然而他却不能进去。饭店是村里人开的,如果他带着妻儿进去,老板一定知道他没地方吃饭,也就一定不会收他的饭钱。而他,又没带一些可以与人家交换的礼品,如何凭空白白吃人家一餐饭?

“爸爸,饿了。”女儿喊。

他又何尝不是。正因为饿了,他才不能也不愿走进村子,不愿走进任何一个乡人家,甚至不能在乡间的小路上踩踩踏踏。

回吧。做这个决定时,他心底一阵酸。这个生他养他的自家乡村,竟没了自己哪怕一小席立足之地。

 “呀,是冬冬吧?”小时候玩伴的父母拉着一平车玉米停下,“这是要走?”

“要走。”冬冬有许多话,但不忍耽误两位大汗淋漓的老人。走了几步的老人突然回头,“你们,还没吃饭吧?有地方吗?要不,到家里?”

“不了”冬冬脱口而出,“有地方。”

起身,回头。风中的乡村更加亲切,小河淌水,柳叶飞扬,高粱退去,玉米涌上,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碧绿清澈,被秋风搅拌成故土特有的芳香袭击着他咚咚跳动的心。分明,这是妈妈院子里的味道,是爸爸身上每夜睡前都扫不掉的味道。

然而风中的村庄又那样遥远。这些味道,和爹妈姑姑表叔一样,已经慢慢消失在他的视线和嗅觉里,被迫存进他的记忆。只留下思念,以无人能懂的速度疯长。

回城路上,这种微妙的痛楚始终击打着冬冬的心,像他这样飘向城市的村里人,是不是,注定会没了自己的乡村?回老家,会不会,成了一个尴尬而奢侈的梦?

注:本文发于2012年《黄河》第3

近期见诸报端一些文字:

《黄河》2012年第1期:《不敢轻言的爱》、《打开那扇栅栏门》、《雪的记忆》、《花开成海》

《黄河》2012年第3期:《下辈子,让我做你妹妹》、《老屋》、《再回故乡》、《让我再爱你一回》

《山西文学》2012年第5期:《姥姥,您的眼泪呢?》

《都市》2012年第1期:《流走的时光,轻盈如水》、《有一种夜晚叫温暖》、《祝你平安》

《山西日报》:《再寻骆驼道》、《大汖之魅》。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粉红”心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