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人,一位老人……

标签:
蒋殊渣山亭台纹路李双良 |
分类: 报刊随笔 |
像吗?这就是“当代愚公”,“全球五百佳”、“时代领跑者”李双良老人。
摄于去年6月的一天,李双良办公室。
在新中国,我李双良躺着也比旧社会站得高!”
这是李双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自1947年做了太钢工人那天起,这个出生在晋北一个穷苦农家,10多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的放羊娃就怀揣了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感谢新社会!李双良的一生,也始终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这一信条。只是,人们不会想到,他的报答之路,会走得如此辉煌。
……
去年6月的一个中午,我曾走近这位86岁的老人。还是照片中熟悉的微笑,白色衬衣,深蓝裤子,家常且发旧;头发灰白,一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形象。像治理渣山时候一样,每天上午八点、下午两点,他都按时走进他的办公室。他的司机兼助手费师傅说,到办公室已经成为双良老人的一项雷打不动的习惯,可以说是风雨无阻。那天的气温很高,两点不到,双良准时踏进渣场大门。一进办公楼,老人便活跃了,他高兴的与我们一一握手,笑呵呵接受我们称呼他“李师傅”。站在办公室门口,他迫不急待地叫刚刚停好车的费师傅过来开门。坐在他坐了多年的办公桌前,老人一下安稳了。他拉开抽屉,拿出报刊杂志,细细翻读。《太钢日报》、《关心下一代》……老人一页页翻看,一行行读着,脸上不时漾出开心的笑。激动处,他会停下,招呼我们看。
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安静得如此慈祥的老人,就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一举搬掉堆积了半个多世纪渣山的英雄!我仔细端祥老人,才发现,他的脸上,确实与众不同。那是一张怎样的脸啊,曾经的辉煌与荣誉明明白白嵌在他深深浅浅的纹路里,那些纹路很舒展地张开,形成一张一刻也不停止微笑的安祥的脸。老人不计较我长久盯了他的脸,一如既往地微笑,一如既往地看书、回味。我真的想知道,老人心里,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环顾窗外,金鱼戏水,荷花绽放;亭台假山,小溪绿草,俨然一座大花园。双良老人也时而将眼光瞟向窗外,看景的眼里,满是喜悦。谁能想到,这座园林般的美丽院落背后,曾经是何等污染环境的渣山!这个时候,老人的脑海里不知道是不是会回味起那个曾经满目尘土令无数人一筹莫展的巨大垃圾场!而当年那个振臂高呼“给我一个治渣权”,那个豪情万丈、英姿飒爽的英雄,在完成了他的重大使命后,已回归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人!与我们任何一个过客一样,行走在他亲手营造起的亭台小溪中,与绿树合影,与游鱼嬉戏。惟一不同的是,我们在欣赏风景,他在抚摸自己的作品。
问及老人可否记得当年治理渣山的辉煌时,老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费师傅说,以前的事,老人大多已经遗忘了,惟一没有忘记的,就是每天来到他的办公室,做他该做的事。
以前的事,老人大多不记得了,我们,却不能忘。
……
注:本文为《辉煌,缘于感恩》片断,见2010.1《天下山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