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备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跌出。
安藤的建筑之所以有深度,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观念、哲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而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设计哲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
2.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
3. 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
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品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
安藤忠雄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
1. 纯净的几何体
2. 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
3. 自然
纯净的几何体
安藤建筑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个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他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的风格,是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中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安藤一直在有意地缩小他的建筑词汇调色板,并在许多建筑中反复使用,从而形成安藤建筑空间的几何单纯性和可识别性。
安藤的建筑词汇也并非创举,例如,来自柯布的方盒子,平屋顶和“阳光、空气、绿化”原则,来自赖特草原式住宅的空间回转、曲折入口,来自粗野主义的“素混凝土”等待,经过他的整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建筑语汇。安藤的建筑特点可以用单纯来概括,用一种洁净的空间语言来表达他的建筑认知和精神追求。安藤建筑的单纯并不是单调,它通过严谨的比例关系,严格有序的空间,形体的穿插来表现安藤建筑的内涵。
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修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版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安藤在材料中掺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版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对于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安藤相信,有质感的材料对建筑来说是无价之宝。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对于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配用“纤柔若丝”来形容。这种精准、纯粹的特质,正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特性。安藤把混凝土表现得如此细腻,会让你感受到混凝土“母性”的一面。墙面上的圆孔好像是“手的痕迹”,并非工业化的产物,仿佛由手工触摸捏合而成的,通过我们的触摸,感受到“母性”的安全。
自然
安藤认为自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仅是通过建造园子,在园中种植植物来表示季节变化这种手法很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也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他的建筑中,用建筑去提炼着自然。让人在他的纯粹的构成中,通过光影摇拽,风雨变幻就能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
在安藤许多作品中,如住吉的长屋、光的教堂、熊本县古墓博物馆等,都能或隐或现看到他对壁体及其与顶棚之间的开口的反复运用,并非完全是想使壁体本身具有个性,或是想用光的投射使壁体美观,而是要表现一种建筑学上具有完美比例的空间流动。同时,这种手法也柔化了混凝土壁体形成的僵硬空间,促成了空间本身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对话。
经过20多年的建筑时间生涯,安藤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特别是那种简洁、熟练的素混凝土运用和纯粹空间的文化表现已经成为安藤建筑作品的象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