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马与骏马”作文导写
(2013-04-12 10:53:48)
标签:
风景作文让我们样子两天 |
分类: 老师的教研 |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唐人李翱在《李文公集》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骑着马并排走在路上,一个人骑着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的是一匹骏马。
国马温顺驯服,骏马暴躁刚烈,在一起行路时,骏马忽然在国马的颈上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国马负痛跳开,但它并没有和骏马撕打,只是委屈地低低嘶鸣了几声,看了骏马一会儿,还是照旧默默赶路。
时间不长,骏马就随主人回家了。骏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么所困扰,一直都惊恐不安,有两天的时间,主人软硬兼施,用尽了各种办法,它都既不不肯喝,成天站在马厩里,两腿索索发抖,像是很恐惧的样子。
骏马的主人对此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就去找国马的主人说:“我那匹骏马,也不知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用最好的草料喂它,它也不尝,我用鞭子逼着它吃,它也还是无动于衷,这可怎么办哪!”
国马的主人一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骏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和后悔了。这样吧,我带国马去看看它,让它明白就好了。
于是,国马的主人就牵着国马去看骏马。国马一见到骏马,就迎上去用鼻子围着它嗅来嗅去,一副亲密的样子。骏马见国马一点嫌隙的意思都没有,也就用鼻子嗅着国马,表示欢迎,两匹马开始一块儿有滋有味地吃起草来。
【写作提示】
国马宽宏大量,不为小事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对待骏马。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
因此,本题当以国马为写作重点,围绕国马的行为,提炼“宽容”的立意。
拥有宽容
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却仍驱行如故。骏马回到家中却浑身颤抖,草水不沾,待国马一番安慰、用鼻子亲近、同槽共食之后,骏马才恢复如初。(概述材料,以引出话题)
初看此文,很为骏马的野蛮和霸道气愤,更为国马的无能与懦弱不平。但是看到骏马的最后变化,又不禁为国马暗暗喝彩,为国马的宽容精神喝彩,为宽容所带来的和谐和喝彩。
(提出论点)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意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接受自己良心的审判:骏马正是被国马宽容的心境所震动,而自责不已。这种无声的教育终将让良心未泯的伤害者受到正义的感召,走向正直的人生。"廉蔺相交"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倘若蔺相如也是个小肚鸡肠之辈,与廉颇斤斤计校、毫厘必究,恐怕赵国早已被强秦所吞并了。正是由于蔺相如的为国家不计个人利害的宽大胸怀,感召教育了廉颇,才使他负荆请罪。廉蔺相交,使强秦虽拥重兵而不敢轻易举兵伐赵。宽容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宽容的教育作用)
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惟宽可以得人"实属至理名言,反之则会步履艰难,甚至逐步走向灭亡。国马宽容了骏马,二马从此后并驾齐驱,共同走向辉煌。"力拔山兮"的项羽,缺乏宽容,先是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离他而去,最后连最亲近的"亚父"范增也被逼走,只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可见,只有真正拥有宽容,才不会四面树敌,陷于窘境。(宽容于己有利,可以成就自我)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下国马的做法:它的宽容使骏马自愧不已,接着又用宽容去安慰骏马,使之成为己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宽容别人,也是宽容了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值得学习)
国马和骏马的故事,理应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面镜子,反省自己,理解别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日益紧张,时下不是有"生意场上无父子"的说法吗?一旦有人金钱、地位、名誉等冲突时,有些人就会丢弃宽容,拾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刀,劈向对手。其实,这些人不懂得宽容的意义。宽容,是幽谷香兰,使人愈嗅愈香;是峻岩劲松,使人愈压愈坚。
古语说:有容乃大,能让为高。让我们拥有宽容的心灵吧。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你留下的是令人陶醉的瑰丽的风景。
例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