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病毒出现后,“隔离”这个词便频繁出现在人们认知里。某某人被隔离了,某个楼被隔离了,某个小区被隔离了,某个村乃至某个城市被隔离了。我查字典,对隔离一词解释是,“把传染病的人和健康的人分离开避免接触”。在当下世界,隔离成为隔绝新冠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因此,此举带给人的感觉既是必要的也是沉重的。
事情往往是这样,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不太往心里去,面对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电视新闻里天天讲着,小区门口的防疫喇叭里天天喊着,出门戴口罩,定期做核酸,进入公共场所扫健康码,这些都习以为常。总觉得身处最安全的国度里,病毒离我很远,“隔离”与我无缘。
躺着也能中枪。今年夏秋两季我都在济南女儿家照顾外孙女上学。直到国庆节假期我才得以回新泰老家。原计划7号假期结束回济南,女儿照顾我让我多待两天,说10号回济南就行,不耽误下午接孩子。谁会想到就是这多住的两天,让我撞到了枪口上。这一天泰安城出现了病例,并被列入高风险区。由于我家新泰属于泰安地区,随着我乘坐长途车进入济南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就在第一时间,将我这个来自“高风险区”的人锁定。随之小区物业管理人员、防疫人员跟进上门,报备填表签字,待一系列手续办完,将一纸封条贴于女儿的家门上,我便稀里糊涂的进入了开始了隔离。我怀着一肚子委屈接受着这种“隔离”。更让我苦恼的是外孙女由于和我接触也随我一起进入了居家隔离程序而不能上学。其实我们新泰并无病例,只因新泰属于泰安,我便享受隔离待遇,这真成了“别人感冒,我跟着吃药”,躺着也中枪了。
居家隔离不能出门,女儿第一时间网购了蔬菜、水果送货到家,足不出门倒也生活无忧。我自我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心想不就是七天么,克服一下没啥大不了的。再说在家隔离总比去酒店方便,随遇而安吧!就这样我和外孙女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隔离第一天还好,我和外孙女相安无事,可是到了第二天,外孙女开始心情烦躁,发小脾气还动不动来个哭闹。我只好讲道理安慰她,并找出普通话群里《人民日报》推荐的文章《戒掉玻璃心》,她朗诵我们一起学习普通话,主要想让她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外孙女很喜欢朗诵,朗诵的水平还不错,带有甜美音质童音,温柔和缓地朗诵,让我听来是一种享受,在朗诵中外孙女仿佛也找到了自信,领会了我让她朗诵此文的意义,要学会坚强,不要像玻璃那样不堪一击,容易破碎。
隔离的几天里,我主要是负责照顾外孙女饮食起居,功课由老师和妈妈空中遥控辅导。和到学校上课相比,早上不用起太早,孩子免去了紧张,而我在照料孩子的同时可以静下心来看书,练习老年大学布置的葫芦丝曲作业。还看了一本目前正红火的好书《陈行甲人生笔记》,享受着好的文学作品带给我的精神享受。感觉那几天过得还挺充实。一周的隔离,外孙女似乎懂事了,我们祖孙如同朋友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的交流。我说姥姥影响你不能上学,对不住了。她说:“没耽误上课,再说政府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么?”这些好似大人的话语,让我倍受感动。
“隔离”虽然让我和外孙女失去了几天的自由,但居家隔离又让我得到了难得的收获。国家的严控,防疫人员的负责,小区物业的关心,女儿和亲人的牵挂,我和外孙女实际得到了淬炼,以及隔离后走出房间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兴奋,这些都会让我们难忘。
解除隔离的头一天晚上,我炒了几个菜,打开一瓶饮料,我和外孙女相对而坐,举杯祝贺即将到来的“解放”。庆祝我们即将获得的“自由”,庆祝周一可以出门上学!此时的我也是感慨万千,七天的郁闷一扫而光,隔离的伟大意义在我脑子里已经形成。这正是:隔离我两个,放心千万人,如此说来,我们祖孙也是在做贡献!对于我们即将结束的“隔离”,女儿发信祝贺,住在新泰老家的先生即兴发来小诗一首:“祖孙相互举杯贺,一周隔离封条落,足不出门七天整,谁能体会此时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