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姨夫的故事

(2022-04-17 17:05:28)
标签:

杂谈

三姨夫去世三年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三姨夫坎坷的一生有点传奇,整理一下留个纪念。

姨父享年九十二岁,算是寿终正寝。姨夫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但却因他那胆小怕事的性格耽误了一生。听老妈讲,姥爷把心灵手巧的三姨许配给姨夫时,他家已是破落地主。尽管如此,姨夫家的家底比穷苦人家还是好一点,弟兄五个就他上的学最多,而且还考上了泰安财会学校,毕业后在沈阳药材公司当会计。

姥爷是怎么想的无从知晓,徒有虚名的破落地主并没有让三姨享什么福。后婆婆对三姨不好,分家时只给了一小间破屋,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同住一个院子,经常受妯娌的气。后来三姨去沈阳找姨夫,在沈阳郊区苏家屯安了家。

1959年一次运动,工作几年的姨夫的身份暴露了。原来填表时姨夫隐瞒了出身,把破落地主填成贫农,运动一来那可是不小的污点。当年有一种管教叫劳改,姨夫被劳教两年。三姨为了生存,当过医院院长家庭保姆,在粮站当过服务员。三姨手巧,干一手好针线,好面食。那时候粮站有送粮上门的服务,三姨记性好给居民家送粮食从来就没出过错。三姨为人为人厚道,不论在哪都很受欢迎。

我父母可伶三姨太孤单,把我户口迁到三姨家,在那上学与三姨相依为伴。两年后姨夫回来了,本想着好日子开始了,谁料想姨夫闹着三姨跟他一起回山东老家。每天带个大口罩,怕见熟人,三姨拗不过只好依他。我爸劝姨夫先别急着回老家,单位动员,拿了安家费再走,可姨夫一根筋,恨不能马上回老家。我父母不忍心让我跟着回老家受苦,把我留在沈阳的家。

回到老家,没有孩子的三姨抱养了一个女孩,也就是后来的表妹。表妹很懂事,也很孝顺,当年为了照顾三姨和姨父,她选择了在本村找对象。还别说,三姨和姨父晚年多亏了表妹细心的照顾。

也许运动把人整怕了,刚回来那年,姨夫就主动跟大队领导说,在沈阳曾经被管教过,要个四类分子的帽子戴上,免得运动来了说不清。我那可伶愚昧的姨夫呦,就这样窝窝囊囊的过了若干年的被管制的日子,直到摘帽子时才知道公社四类分子档案根本没有他的名字,白吃了那么多年的冤枉。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姨夫的条件可以办退休接班,为此我爸陪三姨夫去沈阳单位找过,很遗憾文件规定带过四类分子帽子,政策不允许办理退休,表妹不能接班。

幸亏山村人善良,一家一户的本家多,三姨为人好,和邻里相处不错,没有被歧视。苦日子过得还说得过去,那间小屋伴随着可怜的三姨住了一辈子,直到五年前,上面文件规定给五保老人盖新房。苦了一辈子的三姨和姨夫也有了新家,经常感叹政府新政策好,老了老了还住上了新房。

姨夫出殡那天去的人很多,完成了他生前心愿,按风俗侄子摔的老盆,葬礼办的风光又体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