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专练
(2011-04-12 07:03: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基础知识 |
1.填入下文横线的能与上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一个真诚的而是一个虚伪的爱国者
B.是一个虚伪的而不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
C.不是一个虚伪的而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
D.成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
2、下列语句填入原文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走一步,看一步
③水深水浅还不清楚
A、③②①④
3.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 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
①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有遮拦 ③天空皎洁,清光四射
②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④清光四射,天空皎洁
A.①③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西安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关联。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刻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A.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5.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珠峰无限风光,惟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
C.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缕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般贯穿整个树林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
①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 ②不仅学问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
③而还没有湮没这成就
⑤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
A
①③⑥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
①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②可是北平比起来还差点儿事。
③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④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太僻静,又不挤得慌;
⑤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
⑥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A
①③⑤
9.填入甲、乙两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若从下面抬头看,
乙、在一只黑漆的瓷瓶上,衬着大朵的牡丹;松树林中,忽然透出一段古刹红墙;
①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
②天空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图案,是一块美丽的图案
③三两个村姑穿着红衣裳,走在灰色沉沉的乡间小路上
④灰色沉沉的乡下,有三两个村姑穿着红衣裳
A
甲①乙③
10.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一个人喜欢读什么作家的作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1)。虽春兰与秋菊皆为花中之秀,但因有人喜春天万物之复萌,则喜欢绽开于春时、一枝独秀的春兰;有人则偏爱秋之天穹深远,秋菊之清爽淡雅。二曰:(2)。贵族们的纨绔子弟,爱看戏曲中的《游龙戏凤》,而贫穷的莘莘学子,则盛赞《打渔杀家》。
A.(1)气质禀赋决定阅读感情
B.(1)性格修养决定阅读兴趣
C.(1)气质禀赋决定阅读感情
D.(1)性格修养决定阅读兴趣
1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1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午,牧场开始冒烟,这烟如雪一般白,如一大堆变质的灰。马儿不再飞奔。
A.它们互相厮咬,在对手的身上留下一道道伤痕之后。
B.它们哀怜地相互呼唤,然后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放牧园。
C.它们亲热地相互嗅嗅,然后在绿草地上尽情地翻滚着身子。
D.它们好像各自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只是用尾巴悄悄地驱赶着嗡嗡的虻蚊。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_________。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地被水溶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_________。
①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
③这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生长
14.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写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婆子丫环等坐几辆大车
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
1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惟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过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B.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
C.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你得意时对人生的享受,或是你失意时对人生的忍受。
D.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你失意时对人生的忍受,或是你得意时对人生的享受。
1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_①_,没有_②_,但空旷、辽阔。
A.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
B.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
C.①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
D.①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1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城依势而筑,雄立峰脊;②依势而筑的长城,峰脊雄立;③城墙巍峨,垛楼高耸;④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垛楼;⑤阶道宽阔起伏;⑥宽阔起伏的阶道。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我们到我国的名园游览的时候,谁不因为我们具有这些祖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而感到骄傲
?
就以北京颐和园来说,
(1)
它是多么美丽
(3) 但当我们从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西望群峰,
(4) 但当从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我们西望群峰,
(5) 更觉得全园的布置很像把西山本来不在园内的也吸收进来了,
(6) 更觉得全园的布置很像把本来不在园内的西山也吸收进来了,
A.(2)(3)(6)
20.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是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我说不好。
①笔下从不吝啬大谈感情的字句。
③在亲人面前却很奇怪说不出抒情的话,
④奇怪的是在亲人面前却说不出抒情的话,
⑤习惯是从母亲那儿传来的吧,
A.②④⑥
2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B.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
C.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随之而来,
D.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2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它认为诗歌不仅是社会治乱、政教得失的反映,而且反过来可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秩序。
B.它认为不仅诗歌是政教得失、社会治乱的反映,而且反过来可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秩序。
C.它认为诗歌不但能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秩序,而且能反映社会治乱、民生苦乐。
D.它认为由于诗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故而封建统治者都要用它来维护封建统治和秩序。
23.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说兵多将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取胜怕也难。
A.但摆布不周密,即或对手再弱,由于纪律松弛,
B.但摆布不周密,不能严明纪律,对手即或再弱,
C.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即或对手再弱,
D.即或对手再弱,如果摆布不周密,不严明纪律,
24.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A.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2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都西效浣花溪畔,有遐迩闻名的杜甫草堂,
A.堂内有“少陵草堂”石碑一块。杜少陵这一称谓与草堂有直接关系。草堂地处杜伯国的旧地,建草堂时那儿已是墓地了,即“杜陵”。杜甫客居于此,为表示对前人的敬慕,自况少辈,而取号“少陵”。
B.堂内有“少陵草堂”石碑一块。杜少陵这一称谓与草堂有直接关系。杜甫客居于此,为表示对前人的敬慕,自况少辈,而取号“少陵”。草堂地处杜伯国的旧地,建草堂时那儿已是墓地了,即“杜陵”。
C.杜少陵这一称谓与草堂有直接关系。杜甫客居于此,为表示对前人的敬慕,自况少辈,而取号“少陵”。堂内有“少陵草堂”石碑一块。草堂地处杜伯国的旧地,建草堂时那儿已是墓地了,即“杜陵”。
D.杜少陵这一称谓与草堂有直接关系。草堂地处杜伯国的旧地,建草堂时那儿已是墓地了,即“杜陵”。杜甫客居于此,为表示对前人的敬慕,自况少辈,而取号“少陵”。堂内有“少陵草堂”石碑一块。
2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友谊——我们的精神小村落,究竟在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寻找的困难。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
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
②不要说宽泛意义上的,就连严格意义上的友情
③找起真实而纯净的,又谈何容易
④想真实而纯净,找来又谈何容易
⑤你没有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
⑥也许过了许久蓦然憬悟,当时却无法辨认,没有在意
A
①④⑤
2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_____________。“呆”“迂”“腐”“学究”都是________,食而不化的读死书或死读书。总之,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着上;过分的执着书,_________。
A.②③⑤
2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凡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2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A.①⑤②④③⑥
3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曼哈顿是大亨们的天下,他们操纵着世界股市的升降,有些人可以荣华富贵,更多的人逃不脱穷愁的命运。是幸福或是眼泪,都系在这交易所里电子数字的显示牌下。我徜徉在这热闹的街头四顾,灿烂似锦、似花,但我却看不出它的美丽。我感到了这里的复杂,却不认为有多么神秘。
①好像我有缘,才走在这里
③我走在这里,却与这里远离
A
①②③④
31.下面一段话选自《读好书文库?名著的选择》,画线处应选填的恰当语句是
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
A.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
B.读书之时,当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
C.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
D.读书前后,应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2、依次填入下面划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塔呈圆形,
①形状像个葫芦
A
①③
参考答案
1.C
8.
D
12.
B
21.
B
27.A提示:选填第一处,要考虑与“人们常说”的恰当衔接;选填第二处,要考虑与“食而不化的读死书或死读书”恰当衔接;选填第三处,要着眼全文,成为话柄的是“书”,借读书嘲笑的对象是“书生”。
28.B
句子连贯练习(二)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芋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2.(2005年辽宁卷)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3.(2005年湖南卷)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2006年浙江卷)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5.(2007安徽卷)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②①④③⑤
6.(2007湖南卷)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 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校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7.(2007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8.(2008年高考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9.(2008年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10.(2008年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11.(2008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12.(2008年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成后,将
①并组织专家对全国珍贵古籍进行定级
②同时汇总古籍普查成果
③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④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华古籍目录
⑤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A.③④①⑤②
13.(2008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14.(05浙江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15.(2005北京卷)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16.(2004福建卷)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1.这是一道连贯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鼎及其图案的制作过程,应该先有配方,再制作过程,然后形成崭新的图案,最后总结。逻辑顺序中含有时间顺序。答案:D。
2.本题考查考生衔接句子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从②①的衔接可以判断A、C可选,而从⑤③的衔接可以判断A、D可选,故选A正确。
3.A解析:"通体雪白"应与"莹润如羊脂玉"紧密相连,都指鱼的颜色,符合该要求的只有A项。
4.A“情趣是感受来的”“不可描绘的”,就“如自我容貌”,可以感受,但自己不借镜子等是看不见的,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意象是观照得来的”,所谓“观照”,是指审视,应该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由此可以排除B项。
5.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能力层级为C。解此类题时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重复的词语、特殊词语及逻辑顺序。由“这个信念”和“必定有种信念驱使我们”可知5在2句后,由“在古代”和“可是发展到现代”可以推知4在1后,排除A、B,由于1句中有“这个信念”,如果放在句首代词的指代无法落实,所以排除D。
6.B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得体。
7.B [解析] [B项“古稀”指“70岁”,“诲人无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
8.D(解析)先用排除法排除③,⑤是人格本质属性,③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
9.B(解析)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排除,按照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如:③是⑤的结果,故③在⑤后面,排除D项;⑥是对③的具体解说,应该在③后面,排除A、C两项。
10.B(解析)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文段先讲“动车组”的优越性,再讲“异常情况”时的特点,注意“同时”“并”“一旦”等语言标志。
11.D(解析)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12.B(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今年高考,许多省市将语言的连贯放在了第一卷中考查,以便在语言运用(主观题部分)腾出考查新增考点“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来。
13.B(解析)本语段的话题是“龙”,这一句应该是解说前一句舞龙的原因,后一句是解说龙的群众基础,所以答案为B
14.(2005浙江卷)(2分)②④①③
15.(2005北京卷)(3分)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