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窝堡辣子鸡发展简史

(2010-10-25 09:50:37)
标签:

杂谈

柴窝堡,对于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人来说很熟悉,一提起,绝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 辣子鸡。自上世纪80年代末,在柴窝堡湖西312国道边的土坯房炒出第一锅“辣子鸡”,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辣子鸡餐饮一条街”,经营户近八十家,年产值超过一千万元。近年来“柴窝堡辣子鸡”自发性外向扩张发展迅猛,仅乌鲁木齐市区就有250多家大小不一的店铺,各地州也有不少经营户,已成为新疆颇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餐饮品牌。

关于辣子鸡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由150多年前的清朝名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带来的,与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有一定的渊源。

从典籍资料中了解到,早期湖南菜菜式简朴而保守。直到晚清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遍及全国18个省,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奉命在长沙督办团练,训练水师,后扩编为湘军清剿太平军转战江南各省。到1864年(同治三年)攻陷南京,十多年中,湘军伙食以湘菜为主,将湖南口味传布各地,受到普遍接纳,引发了湘菜的发展。接着洋务派首领左宗棠(湖南湘阴人),率领湘军转战西北边境。随着军队所至把湘菜带往西北各地,特别在新疆流传最为广泛。曾国藩、左宗棠转战南北,与此同时湘军另一位将领彭玉麟(湖南衡阳人),为平定太平军统帅海军船舰,往来长江流域各省,传布湘菜并吸取江浙、川滇等菜的优点,使湘菜愈渐普及,菜品愈见精美,逐渐成为中华烹饪文化的主体之一。

左宗棠一生以简约自奉,唯钟爱姜蒜、辣子炒鸡的美味。在西北军营中,膳食多是湖南家乡菜,遇到“打牙祭”喜欢吃辣子鸡。家乡人为表示对他的仰慕,称这道菜为“左公鸡”,以后发展成为湘菜中的一道名菜。辣子鸡得名左宗棠,时至今日,这道湖南名菜仍流传在纽约、东京、汉堡、台北、吉隆坡、新加坡等各地湘菜馆的菜单上。

同是湖湘子弟的陈加桥,四十多年前,从湖南湘乡支边来到柴窝堡林场植树造林。1988年为生活所计,他第一个在柴窝堡湖畔的312国道边开了一家具有湘菜特色的辣子鸡店。新疆地广人稀,汽车司机中途休息点少,辣子鸡色香味俱佳,又省时实惠,迅速“征服”了这些走南闯北的司机们。柴窝堡辣子鸡店由一家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了乌鲁木齐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并在312国道柴窝堡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餐饮一条街,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生意越来越兴隆。辣子鸡的名声也通过来往的司机很快传遍了天山南北和内地,现在除了国道上往来的司机外,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的也越来越多。

从轮台(乌拉泊古城)到西州(交河)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到吐鲁番,途经丝绸之路白水涧道和柴窝堡湖,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遥想1200余年前,这里正是高仙芝、封长清、岑参等大唐著名将领所走过的古道。如今公路、铁路代替了昔日的车马驿道,汽车的马达声、火车的汽笛声替代了当年的骏马奔驰、驼铃叮当。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上海知青为主体的一批年轻人,用热血和汗水创造了充满生机的柴窝堡绿洲,荒无人烟的戈壁已成为历史,沧海桑田显示了时代的巨大进步。

2005年柴窝堡管理委员会委托新疆亚心景观规划设计院对辣子鸡一条街进行了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规划逐步实施指日可待。辣子鸡一条街是柴窝堡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与柴窝堡湖风景区、天山野生动物园、知青苑、林海沁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互补拉动,协调发展,也是柴窝堡地区投资少、见效快的优选项目,更是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和引导农牧民共同致富的示范性项目,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柴窝堡辣子鸡一条街的规划建设是历史的演绎、文化的延伸和价值的提升。

基于保护地方品牌的需要,20026月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管理处将“柴窝堡”在旅游、餐饮、水产等领域进行了商标注册,2007 6月将注册商标的经营、管理和使用权授予乌鲁木齐柴窝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期对“柴窝堡”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

根据自治区统计局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新疆辣子鸡(大盘鸡)经营店的营业额达8000余万元。柴窝堡辣子鸡、沙湾和伊犁大盘鸡已经成为新疆地方餐饮的著名品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