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迷雾之二--巫山云雨

(2008-05-24 12:57:47)
标签:

孔明碑

神女

巫山

旅游

分类: 风光摄影--西南
三峡迷雾之二--巫山云雨

神女峰


    我们一行四人从碚石出发,沿长江南岸的古栈道徒步而上,向12公里外的青石镇出发。老陈说,至少要3个小时。
    从培石到青石,是巫峡栈道中不太好走的一段,一路都是齐人高的竹子和乱草,刺多得很,要顾着脚下
,还要顾着头上。左边是悬崖,右边是长江,栈道宽约2-4米,离江面10-20米。大家埋头看路,担心一脚踩虚掉进长江,也顾不得欣赏巫峡美景了。
    老陈是巫山县的活字典。一路上绘声绘色地讲述巫山县历史沿革、巫峡、巫山十二峰的情况。从楚怀王梦会
巫山神女的楚阳台,瑶姬授书大禹的授书台,大禹斩孽龙的斩龙台说起,到巫山八景:南陵山顶“南陵春晓”,杨柳坪“夕阳返照”,大宁河口“宁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鱼钓”,宁河渡口“澄潭秋月”,五凤山上“秀峰禅刹”,城西望夫“女观贞石”,高塘观“朝云暮雨”等等。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地方史课。
    当然,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神女峰的传说。
    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
“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在《太平御览》里,瑶姬自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
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山海经·中次七经》记载:“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遥草,其叶胥成,其华黄,
其实如兔丘,服之媚于人。”即说化为瑶草。
    在杜光庭《仙录书》中,瑶草又化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瑶姬绛珠仙草林黛玉。 
  然而,真正使巫山神女名动天下的不是史书记载,而是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的神话传说。
    《高唐赋序》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貌丰
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嘹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虚构了一个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故事: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庞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记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500年后,晋朝曹植“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同样传诵千古的《洛神赋》。历代文人骚客都为对
巫山神女的亵渎鸣不平,如李白的《感兴》: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
然而现在,“巫山云雨”几乎成了中国文学中男欢女爱、山盟海誓的代名词;“共赴巫山”成为情人相约的暗语。
    一路走来,听老陈介绍,也不觉得累了。
    巫峡群峰竞秀,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驰。巫峡,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关注的风景名胜之地。巫
山十二峰更为历代多少文人骚客赞颂。
    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巫山的千古绝句。
    幽静深远的山径,波澜壮阔的长江,青竹、奇树、野花、茂草,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巫山美景,美在十二峰。陆游诗曰:“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
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案的雄姿。
    有人把十二峰名字串连成一首诗,便于记忆:“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深处起云连;上升峰顶望霞远,
月照翠屏聚鹤还。才睹登龙腾汉宇,遥望飞凤弄晴川;两岸不住松峦啸,断是呼朋饮圣泉。”
    从培石过来,首先看到的是集仙峰。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两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老陈指着集
仙峰下边一块凹陷处,这就是孔明碑。我们放眼望去,在集仙峰下临江的绝壁上,有一块平整光滑的白色凹形石壁,像一块巨大的石碑,传说上面曾有诸葛亮的题刻,所以叫孔明碑。相传诸葛亮率师入蜀途中,经过巫峡,便在这陡壁上刻上他的重要策论《隆中对》,表示要联吴拒魏。后来,吴蜀夷陵之战,东吴大将陆逊追击蜀军至此,读了诸葛亮的碑文,感动不已,便下令退兵。
  其实孔明碑并非诸葛亮所题。碑文也非《隆中对》。碑上历代题刻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字迹清晰
可辨的已为数不多,现只能看到“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十五个字,其中以“重岩叠嶂巫峡”六个大字最为醒目。相传为诸葛亮手书,所以叫“孔明碑”,为巫峡中著名的古迹。
    在孔明碑对面,我们找了一处相对宽阔一点的地方休息。巫峡天气变幻无常,很快就起云了,老陈敦促我们赶紧上路。
    在跋涉了3个多小时后,栈道逐渐变宽,老陈要我们朝北岸看去,之间一座独立的山峰耸立江边,山峰旁
挺立一根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这就是美丽的神女峰。
    神女峰的对面,一片村落若隐若现,就是青石镇了。
    青石镇旁边有一条河,名曰神女溪。它发源于巫山县的官度区,上游名官度河,下游名紫阳河、神女溪
,在青石镇汇入长江。
    在镇头的一块高地上,老陈介绍说,巫山十二峰有七座在青石镇周边。位于江北的有:
    望霞峰(神女峰),海拔高度860米。是自然界最有诗意的一块石头。历代名篇不计其数。位于巫峡北岸
,离县城30里,东西为松峦峰朝云峰。
    朝云峰,海拔高度820米,位于江北的箭穿峡口,每天清晨日出前后,峰顶云雾缥缈,万千气象,因而得
名“朝云峰”。
    松峦峰,比邻神女峰东侧,海拔高度820米,峰顶成圆形,苍松环盖,枝叶茂盛,松峦峰以松盖峦得名。
    圣泉峰,在朝云峰以西,又名大丹山,海拔高度870米,峰下有一股长流不断的清泉而得名。
    位于江南的有:
    飞凤峰,海拔高度740米。青石镇西,神女溪对岸。山势从西向东延伸,形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飞凤,引项
江中吸水。因而得名飞凤峰。
    翠屏峰,海拔高度740米。位于江南岸,青石小镇的后面。此峰突起于缓缓山坡之下,漫山苍翠,郁郁葱
葱,超然而立,形如一道绿色的大屏风。因此得名翠屏峰。
    聚鹤峰,海拔高度820米。位于翠屏峰东面,峰顶古代松杉茂密,长青不败,常有白鹤聚集于此。
    十二峰另外几座峰是:
    朝云峰,位于江北的箭穿峡口,海拔高度820米,每天清晨,日出前后,峰顶彩云环绕,仿佛仙山,因而
得名“朝云峰”。
    登龙峰,海拔高度1130米,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的横石溪西侧。其山之高处,若一个昂首向上的龙头。"
龙头"后的山势,又似起伏的龙身。
    上升峰,海拔高度780米。位于神女溪东岸6公里处,七里塘东侧。上升峰山势险峻峭拔,其一角斜上,
犹如巨鸟飞升九天。因此得名上升峰。
    起云峰,海拔高度720米。位青石镇东侧约8公里处,常年云雾缭绕,云雾常从山腰由下而上渐次腾起,
变幻无穷,是观巫山云雨的最佳地点。因此取名起云峰。
   净坛峰,海拔高度1020米。位于巫峡南岸神女溪南约5公里处,离青石镇约15公里。山峰犹如一个静坐神
坛之上默颂佛经的菩萨。峰下有碧绿深潭,清澈透明,峰顶上有一个平台,象祭坛一般,故取名净坛峰。


   中午一点过,我们一行来到青石镇。在长江航道局下辖的青石洞信号台住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